秋日的阳光透过共生设计工作室的落地窗,在墙面上投下桂花树的婆娑光影。明远正在审阅"银发共生社区"的施工进度报告,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爸爸!快看!"小满举着一份杂志冲进来,小辫子因为奔跑而松散开来,"家树上报纸啦!"
明远接过杂志,《城市更新》的封面赫然印着他们改造的城西养老院照片,标题是《共生设计:让老建筑承载新生活》。他翻开内页,整整六版的专题报道,不仅有项目详解,还有对设计理念的长篇访谈。
"这是谁送来的?"明远问道,手指轻轻抚过杂志上小满和陈爷爷一起种花的照片。
"杨雪阿姨!"小满爬上明远的膝盖,"她说爷爷奶奶们可高兴了,现在天天有人去参观呢!"
明远正要细看文章,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林姐接听后,表情变得古怪:"是市建委...找您。"
电话那头,建委副主任热情洋溢地邀请明远参加下月的"城市更新论坛",作为民间设计力量的代表发言。"您的'共生理念'正好契合我们'留改拆'的新政策,市长特别指示要重点推广!"
挂断电话,明远发现工作室所有人都盯着他。"怎么了?"他问。
林姐举起手机,屏幕上显示最新热搜:#小工作室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题#。"报道被各大媒体转载了,"她声音发颤,"我们官网的访问量...崩了。"
明远望向窗外,那棵桂花树已经比他刚栽下时高了一截,金黄的小花苞初现端倪。三个月前,他还为第一个项目焦头烂额;现在,机遇与挑战正以他未曾预料的速度涌来。
星辰创意总部,张成将《城市更新》杂志狠狠摔在会议桌上。"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放弃的项目,成了别人家的招牌?"
市场部总监擦着汗:"当初评估认为养老项目利润太低..."
"现在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品牌价值,值多少利润?"张成冷笑,"明远抢走的不仅是一个项目,是整个'城市更新'的风口!"
他打开投影仪,屏幕显示建委即将招标的"老城厢历史街区改造"计划。"预算三亿,政策扶持。"张成环视众人,"我不在乎用什么手段,这个项目必须属于星辰。"
助理小心翼翼地问:"要联系明远谈合作吗?"
"合作?"张成从抽屉取出一份档案,"查到他岳母在松江有套老房子,正好在改造范围内。"他露出胜券在握的微笑,"这次我们换个方式谈。"
周末家庭聚餐,明远发现岳母周教授异常沉默。直到小满去阳台看她的"家树",老人才放下筷子:"明远,听说你要参与老城厢改造?"
明远点头:"还在准备投标文件。"
"退出吧。"岳母的声音像淬了冰,"那个项目水太深。"
苏晴惊讶地看着母亲:"妈,这是明远的重要机会..."
"什么机会?"岳母突然激动起来,"我们家的老宅就在改造区!你知道街坊们多担心吗?说是什么'保护性改造',最后都是开发商圈地的把戏!"
明远恍然大悟:"您担心利益冲突?我可以向组委会说明情况..."
"不是这个问题!"岳母拍桌而起,"我教书育人一辈子,临老要被人指着脊梁骨说靠女婿捞好处?"她转向苏晴,"你劝劝他,别为虚名毁了操守!"
小满被争吵声吸引回来,手里攥着几朵刚落的桂花:"外婆别生气,我分你香香的花..."
老人眼眶突然红了,摸摸小满的头就转身进了客房。明远发现苏晴脸色苍白,连忙扶她坐下:"伤口疼?"
苏晴摇头:"妈从没这样失态过...这事不对劲。"
当晚,明远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照片:岳母的老宅门牌特写,附言"识相就退出"。他立刻拨通林姐电话:"查查老城厢改造还有哪些竞标方。"
答案毫不意外:星辰创意位列其中
市建委的预审会议上,明远与张成狭路相逢。轮到星辰创意汇报时,张成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方案:AI模拟居民动线、VR历史场景复原、智能家居全覆盖...
"我们将打造全国首个'元宇宙历史街区'。"张成自信满满,"住户可以随时切换古今场景..."
评委们频频点头,直到明远提问:"这些技术需要住户购买配套设备吧?现有老年居民的使用成本考虑过吗?"
会场一静。张成笑容不变:"变革总有阵痛。"
轮到共生设计汇报,明远没有播放精美PPT,而是展示了一段视频:城西养老院的老人们讲述改造前后的生活变化。陈爷爷对着镜头说:"最好的设计是让我们觉得自己还能有用。"
明远接着展示了一套截然不同的方案:由居民自主选择的"渐进式改造"。保留原有邻里关系网,每户可定制改造内容,甚至能参与施工获得报酬。
"这不是颠覆,而是进化。"明远总结,"就像一棵老树发新枝,根基越深,枝叶越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