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第一层,队员们如法炮制,首先把通道门关死,又在那两道门上各码了两箱炮弹。
随后,大家迅速来到主甲板上。
按照事先的安排,每四个队员进入了一个炮塔。
这些炮塔,周云峰早就调试好了发射角度,目标就是仁川机场。
一个炮塔四名队员,一人当火力操控手,三人当装填手,就可以发射炮弹,炮轰仁川机场了。
巴尔的摩级巡洋舰的三联炮塔,平时的操控人数,需要二三十人。
其中,装填手是重要的一环,每门火炮可能配备2 - 3名装填手,负责将炮弹和发射药搬运至炮膛。巴尔的摩级巡洋舰三联炮塔共三门火炮,装填手大约6 - 9人。
此外,还有1 - 2名火炮俯仰和旋回操作人员,负责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以对准不同方位和距离的目标。
一般来说,炮塔内还有火控官1名,负责综合各种数据,下达射击指令。同时配备2 - 3名火控操作手,他们操作火控雷达、光学测距仪等设备,为火炮提供目标的方位、距离、速度等关键参数,确保火炮能准确命中目标。
炮塔内还需要通讯人员,一般有2 - 3名,负责与舰上其他部门如作战指挥中心、弹药库等保持联系,传达指令和反馈炮塔状态。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人员,例如炮塔机械维护人员1 - 2名,负责在战斗中对炮塔的机械装置进行实时检查和简单维护,确保炮塔各部件正常运转;通风、电力等系统保障人员1 - 2名,保证炮塔内的环境适宜和电力供应稳定。
可是,特战队员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手。
由于周云峰早就调整好了射击参数,队员们只需要填弹发射就可以了,至于什么指挥、通讯、调整仰角俯角、维护之类的,根本不需要。
事急从权,虽然一个炮膛只有一个装填手,但勉强能操控。
队员们虽然不是很熟练,但一番操作,还是终于开始发射了。
只听轰隆隆数声巨响,九根炮管喷出火光,九枚炮弹飞出炮镗,在空中画出一道道宛如彩虹一般的漂亮弧线,向远处飞去。
看十二名队员开始操控火炮射击,命令剩下的三名队员陈二喜、鲁东和唐有钱在炮塔周围警戒,周云峰又来到主甲板的操控室,操控着系统,把悬挂在船舷上的摩托救生艇,放了几艘到海里。
然后,冲出操控室,向陈二喜招了招手,快步冲到船舷边,顺着缆绳下到摩托救生艇上,发动了这艘救生艇。
陈二喜也顺着缆绳下来了,周云峰赶紧给他解释怎样操控摩托艇,陈二喜很是机灵,周云峰一讲完,他马上重复了一遍操作方法,周云峰见他记忆无误,便又跳到另一艘救生艇上去了。
周云峰一连发动了好几艘摩托艇,用一根绳子把它们的油门固定住,让它们直接向远处开去。
这是他的烟雾弹,或许,能迷惑一下敌人?
最后,他上了最后一艘摩托艇,他必须抓紧时间把这艘救生艇发动,等会,炮弹打完后,他准备带领特战队员们坐这两艘摩托救生艇撤退。
这艘巡洋舰上的枪声,肯定早已惊动岸上的敌人了,很快,大批的敌军就会往码头上冲。
好在周云峰在码头上留了两名队员,他们手中的勃朗宁轻机枪,应该能阻挡一会儿敌人,给特战队争取一点撤退的时间。
制定作战方案时,周云峰就要求过,每门炮只能发射五发炮弹。
毕竟,以M军的反应速度,很快就有直升机飞过来支援。
不到五分钟,大家已经来到船舷边,顺着缆绳下到摩托救生艇上。
周云峰和陈二喜启动救生艇,飞速地向岸边冲去。
这一次,他们没有直接冲向码头,而是冲向远处的海岸线。
那里,距离山林不远,到了那里,他们很快就能进入林区。
只要进了林区,敌人要想抓住他们,不费一番功夫就做不到咯!
至于码头上担任警戒任务的两名队员,他们看这边撤退了,自然知道往山林之中撤退。
那两名队员,一个名叫万能,一个名叫邓俊林,都是太行山上走出来的老八路,枪法精准,身手了得,善于打游击,周云峰相信他们,有能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赶来和他们汇合。
摩托艇刚驶出两百多米,突然,咻的一声,一颗子弹打在了陈二喜驾驶的这艘救生艇的船舷边。
周云谱早就在警戒了,他随手一枪,巡洋舰上,一个敌人发出一声惨叫,一头栽倒在海里。
原来,一些海军士兵熟悉舰艇,他们被关在底层后,便从一个管道里爬上了甲板。
其中一个士兵最先出来,他看见特战队员们乘坐摩托救生艇跑了,连忙举枪射击。
摩托艇速度很快,以这个士兵的枪法,当然打不准,他自己反而被周云谱一枪反杀了!
又一个敌人爬上了甲板,他端着一挺勃朗宁轻机枪,冲着摩托艇的方向就搂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