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吃,一边把大学暂停通过高考招生的政策给母亲和姐姐讲了一遍。
周卫国讲得云淡风轻,刘玉梅、周素英和周素兰也没在意,她们的心中,还没有读大学的概念!农村孩子,读了书,回家务农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刘玉梅道:“卫国,既然念不成书了,你就在家歇息几天吧,把我们家的菜。好好侍弄侍弄!”
周卫国道:“不,妈妈!吃完饭,我就去找云德叔,我明天就下地劳动挣工分,咱家今年争取多分点粮食!”
饭后,周卫国先去找了周云谱,给他说了自己想上山劳动挣工分的想法。
周云谱道:“卫国,你一直在学校读书,农村的活,又苦又累,怕是吃不消!我给我大哥说说,看能不能给你安排一个轻松活路!”
周卫国没说话,他想:周云德因为云谱叔资助自己家里,一直对自己家有意见,怕是不可能给自己安排轻松活路啊!
两人一起来到生产队长周云德家,给周云德讲了周卫国要出山劳动的要求后,周云谱说道:
“大哥,卫国刚从学校回来,还是一个学生娃娃,根本干不了什么重活,你看,能不能给他安排一个轻松活路,当个计分员什么的啊?”
周云德故作为难地道:“计分员已经有了人,卫国一回来,就把人家的位置顶替了,别人肯定有意见,说我假公济私,毕竟,卫国是你大姨姐的儿子,你我又是兄弟,我们必须避嫌啊!”
这一番话,滴水不漏,让人无从反驳。周云谱心中虽然不忿,可他这样一个笨嘴笨舌的老实人,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周卫国,只好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周云德却又拍着周卫国的肩膀说:“卫国,咱队里的年轻人都在山上出力,你也不能搞特殊。掰玉米棒子是个力气活,但对你也是个锻炼。当然呢,我们都是周家人,该有的照顾还是不能少,这样吧,其他学生娃娃,刚开始下地劳动,每天只记六分工分,你呢,我就给你记八分,云德叔够关照你了吧?”
周卫国心想:其他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比我小两岁呢,当然只能挣六分工分,自己这样接近成年的年纪,换作其他人,都快挣一个整劳动力的工分了,你给我记八分,还说是给了我人情,真是把面子里子都占完了。
口上却说道:“谢谢云德叔,你放心,我一定会认真劳动的!”
第二天,周卫国就随母亲和两个姐姐一起出山劳动了。
此时,才六月底,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沟里的玉米还没有成熟,因为山上的土地,要贫瘠一些,加之风吹日晒的时间最长,所以,玉米棒子基本都成熟了。
社员们在生产队长周云德的安排下,首先掰这些坡地中的玉米棒子。
妇女、年老体衰的老人以及像周卫国这样的半劳力,负责掰玉米棒子,像周云谱这样的壮劳力,则负责把玉米棒子担到村里的晒谷场上去晾晒。
太阳火辣辣的,玉米地里密不透风,又闷又热,玉米叶子那锯齿一样的边缘,把周卫国的脸上、脖子上、手臂上割出无数的血印子,被汗水一浸,火辣辣的疼!
背后的一个大背篼,装满了玉米棒子,沉甸甸的往下坠,周卫国不得不半弓着腰,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还没到晌午,他就感觉到早晨喝的那碗稀粥,早已化作汗水全部排出了体外,肚子饿得难受,身体累的更难受!
他想:原来,我的妈妈和姐姐,每天都是这样生活和劳动的!比起他们来,我的两年学习生涯,简直就是在家享福啊!
他咬紧牙关,加快速度,到中午时,他掰的玉米棒子,居然是所有社员之中最多的。
庄稼人,都喜欢舍得下力气的实诚人,尽管周云德没有说什么,可周围的社员,都纷纷给周卫国竖起了大拇指!
周卫国正准备回家,却看见一个小伙子走到大姐周素英身边,悄悄递给她一个山梨,大姐红着脸接过山梨,藏进了背篓里。
看来,自己的大姐有了心上人了啊!
周卫国不由认真打量起那个小伙子来。
这个小伙子,周卫国打小就认识,他的名字叫刘志强,长得倒也五官端正,精壮结实,且为人老实本分,勤劳善良,是一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
大姐找这样一个人,这一辈子倒也不会吃亏!周卫国便假装没看见,背着背篼,去找二姐周素兰去了!
下午,大家又到另外一块地里去掰玉米棒子。
下午的天气更热,在地里劳动起来,更加辛苦,不少社员开始磨起了洋工,不是到树荫下喝水,就是借口解手跑到犄角旮旯里去歇凉。周卫国看在眼里,却不放在心里,仍然老老实实劳动,一背篼一背篼把掰好的玉米棒子往地头送。
那个叫刘志强的小伙子也不偷懒,每一担都担了满满两大筐玉米棒子!
干活不惜力气,不偷奸耍滑,这样的人品让人放心!刘志强在周卫国眼里,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姐夫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