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欣慰地笑了!
看刘玉梅好多了,下午,周卫国照常出山劳动挣工分。
晚饭后,周云谱和刘玉琴一起来看望刘玉梅。
周云谱是一个直性子,他一坐下就开门见山地说:
“玉梅嫂子,我今天还是想跟你说说卫国参军的事儿。这孩子有出息,参军说不定能有大发展。”
刘玉梅脸色一沉,说道:“云谱,我心意已决,我不想让卫国去冒这个险。”
刘玉琴在一旁劝道:“姐,云谱说的也有道理,卫国那么优秀,参军或许能改变他的一生。你看陈二喜,当年参军,现在多风光。”
刘玉梅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是为卫国好,可我实在怕再失去他。他爸爸牺牲后,这日子有多难,你们也清楚。”
周云谱接着说:“玉梅嫂子,现在是和平年代,参军也不一定就会有危险。而且卫国去了部队,能接受锻炼,学本事。”
刘玉梅不再说话,可沉默就是最好的拒绝。
周云谱和刘玉琴眼见劝说无果,正要告辞离开,却听院门口传来一声:“妈!”
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周素英和刘志强过来了!
大家相互招呼之后,重新坐下拉家常。
周素英关心地问:“妈,这两天见你没出工,素兰说你昨天去了公社,找肖部长有事,今天却病倒了,是怎么回事啊?”
刘玉梅还没有搭话,周卫国说道:“妈妈去公社找肖部长,肯定是因为我推荐读大学的事,哪知道却遇到了爸爸的一个战友,名叫陈二喜,他现在提了干,是营长了,回马店区来招兵,陈叔叔建议我去参军,说部队里也有推荐读大学的名额,只要我表现好,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获得推荐!”
周素英不解地问:“这是好事啊!那妈妈为啥又生病了呢?”
周卫国苦笑道:“妈妈不愿意我去参军!”
周素英急道:“为啥呀?参军多好啊!还有机会读大学,妈妈,你不应该耽误卫国的前程的!”
听周素英居然指责起自己来,刘玉梅火了,她悲声道:
“素英,你怎么这样说?当年,你爸爸不顾奶奶的坚决反对,硬是去参了军,说是多则五年少则三年就回来,结果怎么样?他回来了吗?他倒是光荣了,我们一家人有多苦有多难,你不知道吗?你八岁那年,还只读了一个一年级,就回家帮助照顾弟弟妹妹!在那些灾荒年景,为了我们一家人不被饿死,你把啥肉都拿回来煮给弟弟妹妹吃,老鼠,蛤蟆,蛇,蝗虫,凡是能吃的东西,哪一样我们没有吃过?当兵哪点好?当兵打仗,谁敢保证自己不被子弹打着?我不想你弟弟风光,我不想他出人头地,我只要他平平安安,哪怕一家人吃糠咽菜,至少在一起!”
周素英不敢说话了!
是啊,母亲刘玉梅说的这一切,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她又怎么会不清楚呢?
爸爸走后,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对母亲的艰难苦楚,她再清楚不过了。她那么喜欢读书,她读一年级的时候,还是班上的第一名呢!可是,因为父亲牺牲了,因为要照看弟弟妹妹,要帮助家里做点家务,她不得不早早退了学,她何尝不伤心?她那时还躲在被窝里偷偷哭过呢!
在最困难的那三年,为了一家人不被饿死,她带着弟弟妹妹满山遍野找野菜,到河里、田里摸鱼捞虾,到山上捕鼠抓蛇,甚至一些可以吃的昆虫,她都抓回来,或煮或烧,弄熟了给一家人吃!
现在,好容易三姐弟都长大了,自己却又嫁了人,最多再过两年,素兰肯定也要嫁人,如果卫国去参了军,难道,就只留妈妈和奶奶在家里吗?
虽然,以妈妈挣的甲等工分,分到的粮食,养活她自己和奶奶没有问题,可妈妈终究要老啊!
妈妈虽然还没到四十岁,可脸上已经布满皱纹,腰肢也不再挺拔,生产队的农活这么重,她还能干几年?
卫国不能也不应该去参军!
可卫国那么聪明,学习成绩那么好,难道就让他一辈子当农民吗?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然后四十岁不到,看起来就像一个老头,犹如眼前的云谱叔一样?
还真是难以抉择啊!
一屋子人都沉默着!
刘玉梅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周卫国连忙去厨房给母亲把药端过来,说道:“妈,快喝药!你别着急上火了,安心养病吧,我不去参军!”
刘玉梅喝了药,咳嗽平息了下来,她看着周卫国,低声说道:“卫国,你不要怪妈,妈真的害怕失去你!”
周卫国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刘玉琴安慰了姐姐刘玉梅几句,起身和周云谱一起回去了。
周素英和母亲聊了几句话,却突然捂住嘴巴,跑到院子里的角落处,干呕起来。
周卫国瞠目结舌,以为姐姐病了,正要跑过去查看,刘玉梅却脸露微笑,问刘志强道:“志强,素英这个样子多久了?”
刘志强道:“有十多天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