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危急,王海生当机立断,示意小山东和大刘准备战斗。
三人迅速找好掩体隐藏起来,呈品字形散开。
王海生用手指轻叩对讲机,给连长周卫国发送了遇到敌人的信号。
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三声嘟嘟嘟的信号,周卫国低声命令道:“遇上敌人了,准备战斗!”
战士们立即散开,借助草木土石的掩护,向前方快速奔去,准备支援王海生他们,一场遭遇战一触即发。
说实在的,越军进行了数十年的抗法、抗美战争,他们的士兵,警觉性很高,个人战斗能力不弱。那支越军的巡逻队,本来还在相互谈笑,可有个家伙不知道是出于直觉还是嗅到了空气中不一样的味道,居然冲着一个灌木丛开火。
那个灌木丛,恰好是王海生的藏身之所。一梭子子弹从他头顶嗖嗖飞过,打下来的枯枝败叶甚至都飞溅到他的头脸上来了。他以为敌人发现了他,正要搂火,却见那些越军并没有继续射击,而是叽里咕噜地交谈起来,开枪的那个士兵,还在挠后脑勺,看起来颇为懊恼。
王海生估计,其他敌人可能在责备那个家伙胡乱开枪,导致那个家伙懊恼不已。
看来,敌人并没有发现自己,王海生便没有开枪。他知道,此次的任务是侦察,而不是消灭敌人。
周卫国带着二十多个侦察兵赶上来了,除了几声波波沙冲锋枪声之外,他们并没有听见五六式冲锋枪的枪声,估计王海生他们并没有和敌人交火,便挥手让战士们隐蔽。
战士们刚刚分散隐蔽好,周卫国却看见敌人的这支巡逻队,好死不死地朝他们这边走来了。
这么多的战士,要完全避开这些久经战场磨练的越南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周卫国当机立断,抽出腰间的67式微声手枪,冲着其中一个敌人就开火。
这次出来执行任务,侦察排的战士们,不但配备了火力凶猛的五六式冲锋枪,便于与大量敌人遭遇时打突击战,每人还配备了一把67式微声手枪。
这种微声手枪,射击时声音较小,能够有效隐蔽行动,适合侦察兵在执行秘密渗透、捕俘等任务时使用,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位置。
此外,部分战士甚至还配备了弓弩,它发射时无声无光,不会产生火药燃烧的痕迹,可用于近距离悄无声息地消灭敌人的哨兵等目标,避免发出声响引来敌人。
当下,侦察兵们或用微声手枪射击,或用弓弩射击,二十多个侦察兵收拾敌人的十多个巡逻队员,当然是毫不费力,还没让敌人反应过来,就全部把他们收拾掉了。
这里有巡逻队,说明不远处肯定有敌营。周卫国命令侦察排迅速打扫战场,把这十多具敌人的尸体隐藏起来,然后向着巡逻队过来的方向前进。
没走多久,前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片营帐的轮廓,看来敌营就在眼前。
周卫国让战士们停下来,他端起望远镜,观察起来。
借着微弱的月光,他们看到,这个敌营不小,估计不会少于一个连队。
军营的戒备倒是不太森严,只有几个哨兵在来回巡逻。
估计,这是越军布置在这一带,防守红河沿岸的一支部队吧!
周卫国欣慰地掏出军用地图,标出这个军营的位置。准备让师部的炮兵部队来收拾他们。
突然,一阵犬吠声传来,一只军犬冲着他们这边狂吠,估计是嗅到了异常。
敌营里瞬间有了动静,十几个士兵带着军犬,朝着侦察排的方向赶来。
周卫国当机立断,对狙击手唐武和谭孝林挥了挥手,二人会意,举起狙击枪,只听“砰、砰”两声,领头的士兵额头中弹,应声倒地,那只军犬眼睛和鼻子之间的三角地带,被子弹打得粉碎,也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枪声一响,敌营里顿时乱作一团,不一会,无数的子弹向着这边射来,数名士兵在向这边奔来,不过,因为害怕冷枪,他们用战术动作跃进,速度有限。
周卫国可不会和他们纠缠,他抓住时机,指挥侦察排的战士们迅速往山林里撤退。
不知道什么原因,越军并没有对他们穷追猛打,追了一会儿,就收兵回去了!
或许,在越军看来,这不过是一个中国的小股部队,不足为患!
周卫国知道,他们师要进入越南境内,攻占越军严密防守的柑塘地区,首先需要渡过红河天险。
柑塘市位于中国云南省河口县对面,中越两国以红河为界(在中国境内称为元江)。红河的宽度从最窄的80米到最宽的200米不等,平均水深约3米。由于水流速度快,河底布满乱石和暗礁,大部队根本无法徒步涉水过河,必须借助浮桥。
舟桥部队要架设浮桥,就必须把红河沿岸的敌军消灭掉,否则,他们架桥时,必然遭到这些敌军的疯狂进攻,蒙受巨大损失。
大军一旦渡过红河进入越南境内,柑塘市周边地形复杂,山势陡峭,道路崎岖,植被茂盛,坦克和车辆若离开公路,几乎无法通行,所以,消灭或者沉重打击公路沿线的敌军,对这次战役能否取得巨大胜利,关系重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