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掉这片水域中的水雷,王海生和小山东松了一口气,他俩迅速游到对岸,正准备上岸,不远处的山林中却传来手电筒的光柱。
糟了,有人来了!
这个地区,属于越南的柑塘地区,它与中国云南省的河口县相邻。
侦察排选择的黑鸦滩,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此时正是午夜,到这一带活动的,不可能是越南普通老百姓。
来之前,侦察排派战士到老百姓之中去了解过,黑鸦滩对面,没有敌人活动的痕迹。
可是,此时为啥有人来了呢?是敌人的巡逻队,还是侦察排的行动被敌人发现了?
王海生和小山东弄不清楚情况,此时上岸,难免留下痕迹,被敌人发现。他俩对视了一眼,王海生低声说道:“藏到水里。”
小山东点点头,折了一根芦苇,衔在嘴里,躲到了一丛芦苇下的水面下去了。这样,即使敌人用手电筒探照水面,也不可能发现他的。
王海生也折了一根芦苇,躲在距离小山东几十米外的一个芦苇丛下面,却并不急于潜到水下,而是静静的观察。
他悄悄把五六式冲锋枪从背上取下来,打开保险,做好了射击的准备。
如果,敌人发现了侦察排的行动,沿河搜索,极有可能会向水里射击,那么,即使他们躲在水下,也极有可能受伤或牺牲。
如果那样,他就先冲着敌人开火。以五六式冲锋枪那强大的火力,突然发动攻击,绝对够敌人喝一壶的。
河这边的周卫国也早就发现了那支手电筒的光柱,为了掩护王海生和小山东,他命令队伍里的两名携带狙击步枪的神枪手,瞄准对岸那些拿手电筒的人,发现不对,首先狙杀他们。
除了两支狙击步枪,其余战士携带的都是五六式冲锋枪,这种步枪,实际上就是突击步枪,具有火力猛、可靠性高的优点。采用7.62×39毫米子弹,有效射程400米,在近距离战斗中能提供强大的压制火力,可单发也可连发,适合侦察部队在遭遇敌人时快速应对。
红河的这个地段,河宽不过百米,如果真的爆发战斗,这三十三支冲锋枪一起开火,即使敌人有一个排,绝对也要被压制住。
手电筒的光越来越近,王海生甚至听清楚了敌人的脚步声。
这应该是一支巡逻队,人数大概十一二个,他们走出树林,沿着河岸查看,手电筒的光在水面和岸边来回扫射。王海生紧紧握着枪,手指搭在扳机上,心脏随着脚步声的临近而加速跳动。周卫国那边的狙击手也全神贯注,目光透过瞄准镜锁定了目标。
幸好,刚才排雷时,王海生和小山东并没有破坏浮标,这些越军的巡逻队员在几十米外的岸上,根本看不出异样。
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吓了巡逻队一跳,他们朝着野兔逃跑的方向胡乱开了几枪。这意外的小插曲让紧张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巡逻队没有再继续靠近河边,而是朝着山林深处追去。
周卫国松了口气,示意大家继续保持警惕。过了好一会儿,确定巡逻队不会再回来后,王海生和小山东才从水里爬上岸。用信号灯给侦察排发出可以渡河的信号,然后就各自找了一个位置潜伏警戒。
接到信号,周卫国命令道:“一班渡河,二班三班警戒!”
一班班长陈百泉立刻从背包里取出气阀艇,快速充上气,一班的战士们把装备衣物等放在气阀艇里,推着气阀艇,泅渡过河。
十分钟后,他们发出成功登岸的信号,周卫国立即带领二班三班的战士渡河。
待所有战士都上了岸,携带好装备,周卫国带领侦察排,迅速进入山林,隐藏行踪!
能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渡过红河,到达柑塘地区,周卫国不由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是弄清楚敌人的兵力部署,在军事地图上做好标记,以便军部师部的大口径火炮有的放矢,所以,他们需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潜伏到敌后去,能不战斗就不战斗!
可是,我方军队最近调动频繁,大量部队在边境地区集结,不知道敌人是否有所察觉,是否会在边境线上布置大量的巡逻队和潜伏哨?
周卫国不敢大意,他命令王海生带着小山东和大刘作为前锋,在前面开路,一班长陈百泉带领一班在后面断后,他自己则带领其余战士居中策应。
三支队伍之间,相距大约五百米,用简易对讲机联系,便于有情况时相互策应。
王海生三人小心翼翼地在山林中前进,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突然,王海生听到一丝细微的动静,他立刻示意身后两人停下,警惕地观察四周。原来是一只野鸡被他们惊动,扑腾着翅膀飞了起来。虚惊一场后,他们继续前行。
然而,没走多远,小山东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树枝,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林中格外突兀。几乎同时,前方传来一阵低沉的越南语交谈声,有敌人!王海生迅速打手势让大家隐蔽。透过灌木丛,他们看到一群越南士兵正朝着他们的方向走来,人数大概有十二个,刚好一个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