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然发动的这次攻击,打得越军345师安排在红河沿岸的驻军措手不及,溃不成军。他们便只好向柑塘撤退,希望得到柑塘地区的345师主力为他们提供庇护。
苏联驻越南的军事顾问加波年科中将本来不在柑塘,他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然对越军发动攻击的消息,急急忙忙赶到柑塘,可时间已经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突破了红河天险,正向柑塘逼来。
如果不采取措施,越军很快就会丢失柑塘。
可是,柑塘在越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柑塘是越南北方重要的磷矿产地和磷化工基地。磷矿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于越南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磷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起着关键作用;同时,磷矿在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也有广泛应用。越南在当时对磷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柑塘的磷矿产业为越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可以说,柑塘撑起了越军的半边天,一旦丢失,越军的损伤不可估量。
其次,柑塘处于较为重要的交通位置,它连接着周边地区,是物资运输和贸易往来的关键节点。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柑塘能够有效地将本地的资源运往越南其他地区,同时也便于进口所需的物资和设备。这种交通和贸易上的便利性,促进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增强了越南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柑塘若失,越军相当于被打断了一条腿,立即就会行动不便,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再次,从军事战略角度看,柑塘是越南北方的重要屏障。它位于黄连山省,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重要门户之一。如果柑塘失守,中国军队将能够较为顺利地向越南内陆推进,对河内等重要城市构成直接威胁。
最后,柑塘作为一个相对发达的地区,拥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在战争期间,这里可以作为越南军队的后勤补给基地,为前线部队提供弹药、粮食、药品等物资支持。同时,也是兵力调配的重要节点,便于越南军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地调动和部署部队,增强防御和反击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柑塘绝不可失。苏联军事顾问加波年科中将赶到柑塘后,立即向越军345师师长麻永兰提出建议,要求迅速安排345师进行防御部署。同时,他还建议麻永兰向河内方面请求增援,特别点名要求越军的战略预备队316A师尽快北上,支援柑塘地区。
345师指挥部紧急下达指令,要求他们的121团立即整合从红河防线撤退的部队,迅速占领241、199、191和250高地,以阻击中国军队的推进,目标是防止中国军队进入柑塘市区。
在昨晚的炮击中,越军121团遭受了重创。可是,师部的命令,他们也不敢违背,于是,迅速重整旗鼓,集结了部分溃散部队,集中兵力固守250高地群,展现出顽强的抵抗决心。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37师的战士已经相当疲惫了,师部命令各部队原地休息,然后调整策略,准备拿下241、199、191和250等高地,扫清进攻柑塘的一切障碍。
师部做出了部署,作战命令则一级一级传达下去。
周卫国所在的团,奉师部命令,负责进攻250高地。
250高地位于柑塘北侧,是一处十分关键的战略位置。从这座高地上,能清楚看到越南柳谷通向坝洒、沙巴和柑塘的三条主要道路。掌控这个高地,就等于掌握了进入柑塘北郊的咽喉要道。
但是,250高地也是一片地形复杂的山区,这里植被茂密,道路崎岖难行,加之持续的雨雾天气,道路泥泞,使得重型火炮难以有效部署和发挥作用。
这种情况,导致解放军部队在执行攻坚任务时,无法依赖常规的重炮火力支援,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作战任务。这种环境对部队的战术灵活性和士兵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到师部的作战任务后,团部立即研究作战方案,召集三个营长到团部参加作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团长很有作战经验,他指着军事地图说道:“250高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大部队根本摆不开,重武器也上不去。这样,一营担任攻击任务,在正面佯攻,调动全团轻型火炮,直接对250高地展开正面轰击。让周卫国率领特务连作为主力突击队,负责从250高地侧面的密林中向250高地展开突击,争取一举拿下高地。
为了加强特务连的战斗能力,给他们的装备进行全面升级。所有士兵都换装更适合攻坚作战的56式突击步枪,每人配备200发弹药。此外,每名士兵携带4枚手榴弹,每个班增配一具40火箭筒,并配备炸药包和爆破筒等重型武器,以增强火力支援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