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因战功晋升为三品参知军事,荣耀归朝,一时间成为东京城的风云人物。他的府邸前,前来道贺的官员、世家子弟络绎不绝,门槛都快被踏破。然而,林烨心中清楚,这表面的风光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回朝后的林烨,立刻投身于战后事宜的处理之中。一方面,他协助朝廷统计战争损失,调配物资进行边境地区的重建工作,安抚百姓,恢复民生;另一方面,他参与到与辽国的谈判筹备中,深知这是为大宋争取有利和平条件的关键契机。
在朝堂上,林烨凭借着卓越的见识和出色的口才,逐渐在众多大臣中崭露头角。他积极为朝廷建言献策,无论是在经济恢复、军事整顿还是外交策略上,都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得到了皇帝的多次赞赏。然而,这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与不满。
宰相一派自林烨崛起后,便视他为眼中钉。他们本就因主战与太尉一派政见不合,如今林烨作为太尉一派的得力干将,且风头日盛,更是让他们如芒在背。于是,他们开始在暗中策划,试图寻找机会打压林烨。
一日,林烨在朝堂上提出一项关于改革税收制度以充盈国库的提案。此提案旨在优化税收结构,减轻百姓负担的同时,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良策。然而,宰相却站出来强烈反对,他言辞犀利地说道:“林大人,你这提案看似美好,实则太过理想化。如今百姓刚刚经历战乱,生活困苦,此时谈增加税收,无疑是雪上加霜。况且,这改革税收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社会动荡,还望陛下三思。”
其他几位宰相一派的大臣也纷纷附和。林烨心中明白,宰相这是故意刁难。他不慌不忙地回应道:“宰相大人,我这提案并非是要增加百姓的负担,而是通过调整税收结构,让那些富户和商贾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今大宋战后重建,百废待兴,国库空虚,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如何保障百姓的长久安宁?至于您所说的社会动荡,只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谨慎行事,做好宣传与安抚工作,必能平稳推进。”
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双方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林烨的提案有其合理性,但也担心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问题。犹豫片刻后,皇帝说道:“林爱卿与宰相所言都有道理。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
退朝后,林烨心情有些沉重。他知道,宰相一派不会轻易放过打压他的机会。回到府中,林烨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幕僚,商讨应对之策。一位幕僚说道:“大人,宰相一派势力庞大,在朝堂上根基深厚。我们若想与之抗衡,需联合其他势力,形成同盟。”
林烨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我也有此意。只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相互交织,要找到可靠的同盟并非易事。”思索片刻后,林烨想起了齐国公府的小公爷齐衡。齐衡为人正直,且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若能与他结盟,或许能增强自己的实力。
于是,林烨修书一封,邀请齐衡到府上一叙。齐衡收到书信后,欣然赴约。两人在书房中密谈许久。林烨将自己在朝堂上的处境以及对未来局势的担忧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齐衡。齐衡听后,说道:“林兄,我深知你的为人与抱负。如今朝堂之上,党派纷争不断,确实需要一股清流来打破这一局面。我愿意与你结盟,共同为朝廷的稳定与发展出力。”
林烨大喜,说道:“能得小公爷相助,实乃我之荣幸。日后我们携手共进,定能让大宋走向繁荣昌盛。”
此后,林烨与齐衡紧密合作,在朝堂上相互呼应。他们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大臣,共同推动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实施。然而,宰相一派岂会坐视不理。他们见林烨与齐衡结盟,愈发忌惮,决定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来对付林烨。
不久后,京城突然传出一些关于林烨的负面传闻。有人说林烨在战争期间中饱私囊,克扣军饷;还有人说林烨与辽国暗中勾结,出卖大宋情报。这些谣言迅速在京城传开,一时间,林烨成为众矢之的。
皇帝听闻这些谣言后,十分震怒,立刻下令彻查。林烨得知此事后,心中又气又急。他知道,这必然是宰相一派在背后搞鬼,想要借此机会将他扳倒。但此时百口莫辩,他只能积极配合调查,相信清者自清。
在调查过程中,林烨的府邸被查封,他本人也被限制自由。尽管心中充满了委屈与愤怒,但林烨依旧保持冷静。他与自己的心腹们一起,收集证据,准备为自己洗清冤屈。
与此同时,齐衡在朝堂上四处奔走,为林烨辩解。他向皇帝和各位大臣表明,林烨绝非此等之人,这些谣言必然是有人恶意编造。然而,宰相一派却在一旁煽风点火,坚称林烨罪不可赦,要求皇帝严惩。
就在林烨陷入困境之时,一位神秘人物出现了。此人是林烨在战争期间结识的一位江湖义士。他得知林烨蒙冤后,凭借着自己在江湖中的人脉,调查出了谣言的源头。原来,这一切都是宰相府的一位幕僚暗中指使一些地痞流氓散布的谣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