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密切关注着北方部落的动态,心中的忧虑日益加深。新首领的崛起以及他统一北方部落进而南下攻宋的野心,如同高悬在大宋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林烨再次忙碌起来。
他首先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在北方部落周围安插了更多的眼线,力求第一时间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同时,他向朝廷上书,详细阐述了北方部落的新情况以及可能带来的威胁,请求朝廷增派更多的兵力和物资到边境,以充实防御力量。
在等待朝廷回复的过程中,林烨并没有闲着。他重新规划了边境的防御布局,将防线分为多个层次,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前沿阵地设置了密集的陷阱和拒马,中间区域布置了强弩和投石车,后方则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以便在战斗中能够持续补给。
此外,林烨还积极组织边境百姓进行军事训练。他深知,在战争来临时,百姓的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他设立了多个训练营地,教授百姓基本的战斗技巧和防御知识,让他们在必要时能够协助军队保卫家园。
然而,林烨的这些举措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在朝堂上,一些保守派官员认为林烨此举是在制造紧张气氛,扰乱民心。他们向皇帝进言,称林烨夸大了北方部落的威胁,不过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资源。皇帝虽然信任林烨,但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也不得不再次权衡。
林烨得知朝堂上的这些言论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时若不能让朝廷上下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一旦北方部落南下,大宋将面临巨大的灾难。于是,林烨再次上书皇帝,在奏疏中详细列举了北方新首领的一系列扩张行动,以及如果大宋不提前做好准备可能遭受的后果。
为了增加说服力,林烨还亲自绘制了北方部落的势力分布图,标注出他们的兵力部署和可能的进攻路线。同时,他还附上了一些从北方传来的情报,这些情报确凿地证明了新首领的野心。
皇帝看到林烨的奏疏后,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下令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在朝堂上,林烨详细地向大臣们介绍了北方的局势,并阐述了自己的防御计划。
然而,一些大臣仍然心存疑虑。一位大臣说道:“林大人,虽然你提供了很多情报,但北方部落是否真的会如此大规模地南下,还未可知。此时大规模地调动兵力和物资到边境,会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林烨耐心地解释道:“诸位大人,战争讲究的是未雨绸缪。北方部落新首领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我们不能等到敌人打到家门口才开始准备。如今我们提前加强防御,虽然会消耗一些资源,但比起战争爆发后可能遭受的损失,这是值得的。而且,我们加强边境防御,也能起到威慑敌人的作用,让他们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臣们终于达成了共识。皇帝下令增派五万兵力到边境,同时调配大量的粮草、兵器等物资,全力支持林烨的防御计划。
得到朝廷的支持后,林烨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中。他亲自指挥军队的部署和训练,确保每一位士兵都熟悉自己的任务和作战计划。同时,他还与周边的部落进行沟通,希望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北方部落的入侵。
一些部落对林烨的提议表示赞同,他们深知北方新首领的野心,若大宋被征服,他们也将难以幸免。于是,林烨与这些部落签订了联盟协议,约定在战争爆发时互相支援。
随着备战工作的不断推进,边境的防御力量日益强大。然而,林烨心中清楚,战争一旦爆发,必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他每天都会到边境的各个防御据点视察,鼓励士兵们和百姓们,让他们保持警惕,做好战斗的准备。
就在林烨紧锣密鼓地进行备战时,北方部落的新首领终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他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在边境上耀武扬威,随时准备南下入侵大宋。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决定大宋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林烨又将如何带领大宋军民,抵御这来势汹汹的敌人呢? 而在战争前夕,朝堂和民间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在民间,百姓们虽然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恐惧,但在林烨的组织和鼓励下,他们并没有慌乱。相反,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各种备战工作中。有的百姓帮忙运输物资,有的参与修筑防御工事,大家众志成城,共同为保卫家园而努力。
在朝堂上,虽然已经决定支持林烨的防御计划,但一些大臣们仍然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大宋与北方部落的战争会旷日持久,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他们也担心战争会影响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于是,一些大臣开始提议与北方部落进行和谈,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林烨得知这些提议后,心中十分矛盾。他明白和谈或许能暂时避免战争的爆发,但以北方新首领的野心,和谈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而且可能会让大宋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然而,他也理解大臣们的担忧,战争确实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这个关键时刻,林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一方面要准备应对北方部落的进攻,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朝堂上的不同声音。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着大宋的未来。那么,林烨最终会如何抉择?是坚持备战,还是尝试和谈?而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后果呢?
喜欢影视世界的传奇之旅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影视世界的传奇之旅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