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经说着,用眼神悄悄暗示对面的吴奇。
吴奇镇定自若,似乎并未察觉或有意装作未觉,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姿态。
李伟瞥了他一眼,大致猜到了症结所在——问题很可能出在吴奇身上。
不过沈经显然不敢在此刻直言真相。
看来只能择机单独询问沈经了。
暂且搁置作坊事宜,李伟转而让来福讲述自身状况。
近来李伟沉醉于教坊司与小青之间,时而正襟危坐,时而放浪形骸,在正人君子与风流浪子间摇摆不定,因此对来福的工作进展关注甚少。
更何况,除了向李伟汇报,还需同吴奇这位皇家代表及沈经等人沟通最终结算,所有事项均需公开透明。
来福入职已满一年,起初李伟倾注大量精力指导他如何记账、处理事务,耗费不少心力。
细想起来,来福也算是他的第一位弟子了。
来福如今在商业经营上已颇有建树,言辞间逻辑分明,隐隐展现出富商的风范。
“今年商会总收入达百万贯,但利润不高,特别是普通商品,七十多万贯的收入仅带来不足十万贯的利润。
而沈老板的手工作坊和皇家专营店的产品,三十多万贯的销售额却有十几万贯的利润,总体来看,商会独有的产品贡献了大部分利润……”
来福条理清晰地剖析利弊,李伟听后点头赞许,认为来福虽年轻,却聪慧机敏,是难得的商业人才。
最终统计显示,商会总利润略超二十万贯,而沈经的作坊几乎停滞,这样算来,李伟今年最多只能分到六七万贯红利,比预期的十万贯少了近三分之一。
待众人发言完毕,李伟沉思良久,才缓缓开口:“那就按原计划行事吧,吴公公,请代为呈交陛下的那一份。"
“嗯,好。"
吴奇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是平静地答应着,与以往相比,态度已截然不同。
李伟眉头微皱,心想吴奇自从他遭贬后,确实态度大变,这也在情理之中,吴奇本就势利眼,现在想必以为他失宠于皇帝,无需再对他毕恭毕敬。
李伟并不在意,处理完事务后,他还需向沈经了解作坊的情况。
分红事项确定后,大家各自离开,李伟留下沈经单独询问:“沈老板,作坊出了何问题?莫要再找借口说什么成本上涨!”
沈经明白李伟留下他的意图,此刻屋内无人,他也坦率直言:“李大人,您有所不知,自您出征后,吴公公以监督名义安插了不少太监进作坊,这些人您也清楚,作坊的大部分利润都被他们榨取了。"
提及此事,沈经满是无奈,这些太监一个个颐指气使,他实在不敢得罪。
李伟心中不悦:“为何不早些告知我?”
沈经顿时语塞,心中暗叹,李伟离去大半年后,当他得知其归来的消息时,本想前去求助,却又担心触怒吴公公,思虑再三,恰逢李伟被贬官,他只好作罢,毕竟作坊虽盈利丰厚,但他家大业大,宁愿让太监分走利润,也不想招惹麻烦。
若非李伟今日追问,他几乎就要独自承受这个损失了。
“李兄放宽心,你那一份,我定会设法补偿与你!”
尽管李伟如今已被罢职,沈经却并未翻脸无情,决心独自承担这些损失。
自从结识明黄商会后,他的店铺生意逐渐兴隆,即便没有作坊,收入反而远超从前,因此他对李伟充满感激。
---
“不必麻烦。"
李伟摆摆手,他向来不是爱占便宜之人,作坊落到这般境地,也怨不得沈经。
然而,这样的暗亏他绝不愿就此咽下。
“这样吧,你将那些太监听命索取的证据妥善保存,剩下的交给我处理!”
李伟皱眉嘱咐道,长此以往绝非良策,今日不过是作坊受损,明日或许就是整个商会遭殃。
“啊?李大人,您有何打算?这些人可不是随便能得罪的啊!”
沈经闻言大惊,忧虑地询问。
此时李伟虽已降职,仅是教坊司一名小官,就连吴奇那样的人物,他也难以轻易招惹,更别提宫中太监。
不过他自己倒不以为意,或许是久经与老朱斗法,对他而言,这类角色往往不足为惧。
喜欢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