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关前布阵
景元七年秋,虎牢关的城砖被烈日烤得发烫。姜维勒住战马,望着关楼上飘扬的魏国旗帜,七星剑的剑鞘在马鞍上轻轻碰撞,发出清越的鸣响。身后三万汉军与西羌骑兵列成雁翎阵,旌旗蔽日,甲胄生辉。
“大将军,”阿莱娜策马来到他身边,羌绣披风在风中翻飞,“魏军在关前挖了三道壕沟,沟里全是削尖的木桩,骑兵怕是难以前冲。”
姜维点头,目光扫过关楼两侧的投石机。那些庞然大物足有两丈高,石弹堆成小山,显然是司马昭为防攻城特意部署的。“传令下去,”他对张虎说,“让西羌勇士用藤盾护住弩手,先破投石机。”
阿莱娜忽然指着关楼下方:“大将军,你看!魏军在城门两侧设了火油罐,一旦靠近就会点燃。”
姜维眯起眼睛,果然看见城门两侧的墙根处,整齐堆放着数百个陶罐,封口处浸着油布。他忽然想起在祁山堡缴获的魏军密档,里面提到“虎牢关火攻阵”,便对阿莱娜说:“让弟兄们准备沙土袋,靠近时先覆盖火油罐。”
正午时分,攻城战打响。西羌骑兵分成两队,一队佯攻左翼,吸引投石机火力,另一队则护送蜀军弩手接近关墙。阿莱娜一马当先,弯刀砍断拦路的鹿砦,身后的羌勇士们举起藤盾,如移动的城墙般推进。
“放箭!”魏军守将一声令下,万箭齐发。但蜀军弩手躲在藤盾后,待箭雨稍歇,立刻起身还击,改良后的倒刺弩箭穿透魏军的木盾,惨叫声此起彼伏。
姜维趁机观察关楼结构,发现投石机的支点在关楼第二层,只要破坏支点,就能让投石机瘫痪。他悄悄对张虎说:“带三百死士,从关楼右侧的悬崖攀援而上,用火油罐烧毁支点。”
张虎领命而去,姜维则亲自率领中军,推着冲车直逼城门。眼看冲车即将撞上城门,魏军点燃了火油罐,烈焰腾空而起,形成火墙。阿莱娜见状,立即指挥西羌勇士将沙土袋抛向火墙,火势稍减。
“大将军,投石机支点已毁!”张虎的呼喊从关楼传来。姜维抬头,看见右侧投石机轰然倒塌,砸死数十魏军。他趁机下令:“全体冲锋,撞开城门!”
冲车在火墙中艰难前进,终于撞上城门。“轰”的一声,木门裂开缝隙,蜀军将士们不顾火焰,奋勇前冲。魏军守将见势不妙,正要撤退,阿莱娜的弯刀已架在他脖子上:“投降吧,虎牢关已是汉军囊中物。”
虎牢关破,姜维入城后第一件事便是安抚百姓。他下令蜀军不得扰民,打开魏军粮仓,将粮食分发给百姓。一位老丈跪在他面前,颤抖着说:“大将军,我们等汉军等得头发都白了……”
姜维扶起老丈,看见他手中捧着的,是一面破旧的汉旗,边角已磨破,却依然鲜艳。他忽然想起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关中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心中一热,大声道:“乡亲们,汉室未亡,我们定会让洛阳重现光武中兴之景!”
第二折 反间生变
洛阳皇宫内,司马昭摔碎手中的密报,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虎牢关失守的消息传来,让他如坐针毡。“姜维这小子,”他咬牙切齿,“竟能破我火攻阵,看来不能小觑。”
谋士钟会小心翼翼地说:“主公,邓艾将军在渭水按兵不动,怕是……”
“哼,”司马昭冷笑,“他早就对我有二心。派人去邓艾军中,就说姜维已与东吴结盟,不日将进攻许昌,让他速速回防。”他忽然想起什么,“再伪造一封姜维写给邓艾的信,就说要与他平分中原。”
三日后,邓艾收到两封密信。他看着伪造的姜维书信,心中冷笑:“司马昭啊司马昭,你连这种小计都用上了。”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对来使说:“回去告诉主公,我即刻率军回防许昌。”
与此同时,姜维在虎牢关收到邓艾的“密信”,内容竟是约他在许昌会面。他一眼识破这是司马昭的反间计,却将计就计,对阿莱娜说:“你带五千西羌骑兵,佯装进攻许昌,我则率军直取洛阳。”
邓艾率军行至半途,听说姜维进攻洛阳,心中一惊:“不好,中了姜维的声东击西之计!”他立即回军,却在途中遇到阿莱娜的骑兵突袭。西羌勇士们擅长游击,打完就跑,邓艾大军被拖得疲惫不堪。
姜维则趁此机会,率军直扑洛阳。行至半途,探马回报:“大将军,前方发现魏军粮队,护卫森严。”
姜维冷笑:“这定是司马昭给邓艾的补给,正好夺来充作我军粮草。”他亲自率领两千轻骑,绕道敌后,突袭粮队。魏军猝不及防,粮草尽失,邓艾大军顿时陷入断粮困境。
邓艾得知粮队被劫,长叹一声:“姜维果然厉害,看来我军只能退守洛阳了。”他率军回撤,却在途中遇到姜维的伏兵。蜀军弩手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惨重,邓艾本人也中箭受伤,好不容易才退回洛阳。
回到洛阳,邓艾看着司马昭派来的监军,心中明白,这一战后,司马昭对他的猜忌只会更深。他轻抚伤口,喃喃自语:“姜维啊姜维,你我本是知己,却为何要各为其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