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献词环节的小小风波,以苏锦屏的惊艳表现和丽嫔的再次吃瘪而告一段落。
虽然场面一度紧张,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皆大欢喜(除了丽嫔和少数嫉妒之人),也让这寿辰宴的气氛,更多了几分趣味和谈资。
接下来,便是正式的献礼环节了。
这也是每年(或者逢五逢十)寿辰宴上的重头戏。各宫嫔妃都会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或是表达孝心,或是彰显家世,或是……借机争宠。
太后娘娘虽然信佛,看似不重奢华,但毕竟是太后,见惯了好东西。
送来的礼物若是太普通、太寒酸,那也是失礼。但若是太奢华、太招摇,又可能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或者……有什么别的企图。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很是考验各宫的智慧。
首先献礼的,自然是皇后娘娘。
皇后送上的,是一尊她亲手抄写的、用金粉描绘在紫檀木经板上的《金刚经》,经板两侧还镶嵌着温润的羊脂白玉。
这份礼物,既显诚心(亲手抄写),又显贵重(金粉、紫檀、羊脂玉),更契合太后礼佛的心意,还带着皇后母仪天下的端庄大气。
“皇后有心了。” 太后看着那经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连连点头,“这字……是越来越有风骨了。”
“谢母后夸奖。” 皇后温婉一笑。
接下来,便是几位份位较高的妃嫔。
淑妃娘娘送的,是一件用南海进贡的、极其罕见的千年砗磲雕刻而成的观音像。
砗磲洁白温润,雕工精湛,观音像法相庄严,慈悲祥和。这也是投太后所好,既贵重,又显虔诚。太后也表示很喜欢。
丽嫔强打精神,献上了她准备的寿礼——一套用西域进贡的七彩琉璃打造的佛前供奉用具,包括香炉、烛台、花瓶等,流光溢彩,华丽异常。
“嗯,这琉璃倒也别致。” 太后看了看,点了点头,但语气明显不如刚才对皇后和淑妃那么热络。
她老人家眼神虽然不好,但也看得出这套东西匠气太重,过于追求华丽,反而少了些礼佛的虔诚和静气。丽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面上还是强颜欢笑。
其他几位妃位、嫔位的娘娘,送的也大多是些贵重的珠宝玉器、或者名家字画、或者精心准备的滋补药材、锦缎被褥之类。虽然也都是价值不菲,但也都在意料之中,没引起太大的波澜。
轮到安美人时,她献上的是一幅她亲笔绘制的《松鹤延年图》。画中山石嶙峋,古松苍劲,仙鹤栩栩如生,意境清雅,笔法脱俗,确实显露了不凡的画功和才情。
“嗯,安美人的画,是越发精进了。” 太后仔细看了看,也表示了赞许。皇上更是多看了几眼,对安美人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让丽嫔心里又添了几分不快。
再往后,就是些份位更低的贵人、才人、常在等等。她们能拿出来的东西,就相对普通一些了。
大多是些自己做的针线活(比如绣个福寿图案的荷包、抹额),或者家里送来的、稍微体面点的土仪特产。
虽然也都是尽了心意,但在前面那些珠光宝气的衬托下,就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
终于,轮到了苏锦屏。
当太监念到“流云轩苏才人献寿礼”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了她身上。
大家都很好奇。这位刚刚在献词环节大放异彩、又被皇上亲自点名叫她准备“新奇有趣”寿礼的苏才人,到底会拿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是会像她做的那些小玩意儿一样,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还是会……因为材料所限,或者才思枯竭,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最终沦为笑柄?
丽嫔更是死死地盯着苏锦屏,眼神里充满了怨毒和……一丝期待。她太希望苏锦屏这次会栽个大跟头了!最好是拿出什么犯忌讳的东西,直接被太后治罪!
在万众瞩目之下,苏锦屏由小翠搀扶着(她故意表现得还有点虚弱,毕竟“受了惊吓”),走到了殿中。
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捧着一个锦盒或者托盘。而是……由两个小太监(是小林子和小禄子!苏锦屏特意提前跟崔嬷嬷那边打点过,让他们帮忙抬东西,既是给自己人创造露脸机会,也显得更郑重些)抬着一个用深色厚布罩着的、看起来方方正正、体积还不小的东西,走了进来。
这架势,就跟别人完全不一样!
“那是什么东西?那么大?”
“用布罩着,神神秘秘的……”
“不会真是做了什么怪力乱神的东西吧?”
众人议论纷纷,好奇心都被提到了顶点。
苏锦屏先是恭恭敬敬地给太后磕了头,声音清脆地说道:“嫔妾苏锦屏,恭祝太后娘娘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愿娘娘松鹤长春,安康顺遂!”
“好孩子,快起来吧。” 太后笑着抬了抬手,“哀家听说,皇上特意让你准备了份‘新奇有趣’的寿礼?快呈上来,让哀家也开开眼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