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一句“苏才人,你留下”,让刚刚散去一些的紧张气氛,又悄然弥漫开来。
其他嫔妃们虽然已经起身准备告退,但听到这话,都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目光复杂地看向那个依旧跪在殿中、身形单薄的苏才人。
有同情,有幸灾乐祸,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谁都知道,太后单独召见,要么是大大的恩典,要么就是……大大的麻烦。看今天这架势,后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丽嫔的眼中,更是闪过一丝阴狠的快意。她觉得,太后肯定是听进去了她刚才那些关于“走马灯”、“不吉利”的话,这是要秋后算账了!哼,苏锦屏,看你这次还怎么狡辩!
皇上和皇后对视一眼,都没说什么。皇后只是给了崔嬷嬷一个眼色,示意她留下照应。
很快,暖阁内就只剩下了太后、皇后、崔嬷嬷、苏锦屏,以及几个贴身伺候的宫女太监。
气氛,比刚才更加凝重。
苏锦屏低着头,跪在那里,心里其实也有些七上八下的。她不知道太后留下她,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想进一步追究她那“光影灯”的“不祥”之嫌?还是……对她这个人,产生了更深的兴趣或者疑虑?
“苏才人,” 太后开口了,声音听不出喜怒,只是淡淡的,“你抬起头来,回哀家的话。”
“是。” 苏锦屏慢慢抬起头,迎向太后那双略显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眼睛。
“你今日献上的那件‘祈福转经光影灯’,” 太后缓缓说道,“心思确是巧妙,寓意也说得吉祥。只是……”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了几分:“哀家活了这大半辈子,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没见过?你那灯,为何能自行转动,为何能投射出那般变幻的光影?你刚才说的那些什么‘热气推动’、‘光影投射’的道理,哀家老婆子听不太懂,也不想懂。”
“哀家只想问你一句实话——” 太后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苏锦屏,“你那东西,到底……干不干净?有没有……什么不该有的说道在里面?!”
这问题,问得极其直接,也极其要命!
如果苏锦屏回答不好,或者稍有迟疑,就可能被扣上“欺君罔上”、“妖言惑众”的大帽子!
苏锦屏的心猛地一沉!她知道,这是太后最后的试探,也是最关键的考验!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她抬起头,迎向太后审视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坦荡,没有丝毫的躲闪和心虚。
“回太后娘娘的话。” 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嫔妾可以对天发誓,对佛祖发誓!嫔妾所献之‘祈福转经光影灯’,从选材到制作,皆出自嫔妾一片至诚的祈福之心!所用之物,不过是些寻常的竹木、油纸、铜片、琉璃,以及……最普通的烛火。”
“至于其为何能转动,为何能投射光影……” 她微微一笑,笑容纯净而又带着一丝“大智若愚”的意味,“其实……正如嫔妾之前所言,皆是源于自然之理,并非什么鬼神法术。”
她知道,这个时候,再用那些“科学原理”去解释,太后未必能听懂,反而可能觉得她在故弄玄虚。
她需要换一种……太后更能接受、也更能产生共鸣的说法。
“太后娘娘,” 她放缓了语气,声音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虔诚和……一点点神秘感,“您想必听说过,天地万物,皆有其‘灵性’与‘规律’。水往低处流,火往高处走,日月星辰,四时更替,皆是如此。”
“嫔妾愚钝,只是偶然间发现,那小小的烛火,燃烧时产生的热气,竟也有向上升腾、推动轻小物体的力量,便想着……能不能用它来驱动经轮,让佛法妙理,如同这生生不息的火焰一般,流转不息,普照世间?”
“至于那光影……” 她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更是佛家常言之‘镜花水月’、‘梦幻泡影’。嫔妾不过是……借着烛光,将心中对佛祖的虔敬,对娘娘的祝福,化为这些莲花祥云的虚影,希望能为娘娘带来片刻的安宁与法喜罢了。”
她这番话,巧妙地将走马灯的原理,用“天地灵性”、“自然规律”以及“佛法妙理”这些太后最熟悉、也最认同的词语包装了起来!
“热气驱动经轮,佛法流转不息?”
“镜花水月之影,寄托虔敬祝福?”
这听起来……不仅不邪门,反而……充满了禅意和智慧啊!
太后听着,脸上的表情渐渐缓和下来,眼神里的审视也慢慢变成了……思索和……一丝赞许。
就连旁边的皇后和崔嬷嬷,听了苏锦屏这番解释,都暗暗点头。这苏才人,真是太会说话了!能把一个技术原理,说得如此富有哲理和佛性,这份口才和急智,当真是了得!
“你这丫头……” 太后看着苏锦屏,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倒是真有几分慧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