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的行动效率极高。在得到最高指示后,大量资源被调集起来,针对孙志强和那个“惯偷”的审讯以及相关线索的挖掘工作全面展开。
一间经过特殊改造、配备了当时最先进反窃听设备的会议室内,成为了“利剑”专案组的核心指挥部。冯毅作为副组长,几乎是连轴转,协调各方力量,分析汇总上来的信息。
这天,他带着几名技术骨干,来到了千临的实验室。名义上是了解之前的入侵事件细节,并评估实验室的安全需求,实际上,也是执行“了解”和“评估”任务的一部分。
“千临同志,我们想详细了解一下,你是如何发现并反制那次高能微波入侵的?”一名戴着深度眼镜、气质严谨的技术专家问道,他的眼神里带着浓厚的好奇和探究。
千临言简意赅地解释了她设置的防御伪装、数据迷宫和逻辑陷阱的原理,当然,隐去了科研系统的关键作用,只说是基于现有理论和设备进行的“一些超前尝试”。
即使是这样简化和“降维”后的解释,也听得几位技术专家云里雾里,看向千临的目光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这些理论和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目前的认知范畴。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那位老专家喃喃自语,“这种反制思路,简直是天才!”
冯毅在一旁默默观察着。他注意到,千临在解释技术问题时,虽然依旧话少,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用词都精准无比。她并没有刻意隐瞒什么,只是她的知识层面,已经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这让他对之前副部长的担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确保绝对忠诚,那潜在的风险,确实难以估量。
“我们缴获了孙志强使用的那台微波发射器,”冯毅适时开口,将话题引向实际,“但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分析时遇到了困难。设备结构复杂,很多元件和工作原理无法理解,特别是它的信号加密和跳频模式,我们束手无策。不知道千临同志,能不能…帮我们看看?”
这既是求助,也是试探。
千临走到那台被小心翼翼放置在防静电工作台上的仪器前。这台仪器外形古怪,充满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感。她没有立刻动手,而是调出了科研系统的界面,启动了【环境异常监测(强化)】功能,对仪器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分析。
系统界面上,复杂的内部结构图、能量流动路径、信号发射模块的详细参数迅速呈现出来。
【分析报告:该设备为多频段定向能武器(低功率实验型),集成数据窃取与干扰功能。能源核心为微型同位素电池(型号:XG-7,地球未公开技术)。信号加密采用量子纠缠密钥算法(初级),跳频模式基于混沌理论……】
看着系统给出的分析结果,千临心中了然。量子纠缠密钥,混沌理论跳频…难怪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无法破解。
她抬起头,看向冯毅和几位一脸期待的技术专家,平静地说道:“我可以尝试分析一下它的加密算法和跳频规律。但需要一些时间,以及…绝对安静的环境。”
“没问题!需要什么设备和资源,我们全力保障!”冯毅立刻答应。能有机会窥探到这种超时代技术的一角,对专案组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接下来的几天,千临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对那台神秘设备的分析中。她利用科研系统强大的运算和模拟能力,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开始尝试逆向破解其加密算法。这个过程如同在解一道跨越时空的超级难题,充满了挑战,但也让千临那颗属于科研大佬的心,感到了一丝久违的兴奋。
与此同时,专案组对千临和白墨的“了解”工作也在进行中。
一名来自军区保卫部的干事,以“核对个人信息,完善安保档案”为由,分别找白墨和千临进行了一次“谈话”。
面对干事看似随意,实则处处是坑的问题——“你们以前在哪个单位工作?”“掌握这些特殊的技能,是家传还是有什么奇遇?”“对我们目前的体制和政策有什么看法?”——白墨应对得滴水不漏。
她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语气诚恳地说她们以前只是在偏远地区从事一些基础的研究和医疗工作,后来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希望能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至于技能,一部分是家学渊源,一部分是自己努力钻研的结果。谈到体制和政策,她更是滴水不漏地表达了拥护和支持,顺便还结合自己的专业,提了几个关于改善基层医疗条件的、听起来很实际但又不会触及敏感点的建议。
一番谈话下来,那位干事感觉自己像是面对一个光滑的鹅卵石,无处下手,只能在记录本上写下“思想积极,态度端正,社会关系简单”的评语。
而轮到千临,场面就有些…尴尬了。
干事:“千临同志,能谈谈你对目前研究工作的看法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