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家的确超生了,盼盼排行老二,家里除了盼盼,还有姐姐焕焕和弟弟裕安。
村里很多人都知道,盼盼还有个妹妹,叫小昭,自幼养在盼盼大姨家。
小昭出生后,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便被寄养到了大姨家。小昭在大姨家,不随着盼盼他们喊“大姨”,也不喊“妈”,而是喊“姨妈。”
小昭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时,家里房子已经被拆了,计划生育的事情已经翻篇,爸妈便想把小昭接回自己家。但接回来后,小昭日夜啼哭,她舍不得离开大姨,大姨养小昭多年,也对她有了很深的感情,每天过来看她,看了就舍不得走,大姨和小昭抱在一起,泪眼婆娑。
半个月后,大姨才终于狠心不再来。
为了让小昭适应家里的环境,爸妈想尽了办法,他们很少给儿女买零食,但为了小昭,他们买了很多。
盼盼和姐姐也尽自己的一份力,每天带着小昭各种玩耍,希望小昭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但这些都不见效,小昭依旧闷闷不乐。
不久,小昭病倒,咳嗽不止、反复高烧,持续了好多天,爸妈带着她四处求医无果。有邻居说,高烧会烧坏脑子,看着蔫蔫的小昭,急坏了盼盼一家人。
大姨和大姨夫得到小昭生病的消息,带着表哥表姐,一家人急匆匆的赶到了盼盼家。
小昭见到大姨一家,挣扎着病床上爬起来,抱着大姨大哭:“姨妈,我不在这里,带我回家、带我回家!我要回咱们家。”
大姨瞬间落泪,抱着小昭大哭,表哥表姐也抹眼泪,大姨夫也红了眼眶,转身对盼盼爸妈说:“让我们把小昭带走吧,我肯定把她当亲闺女待。”
爸妈早已双目通红,说不出话。
那天,大姨、大姨夫和爸妈商量,由大姨一家把小昭抚养大。大姨一家再三保证,会把小昭当亲生女儿看,绝不让她受委屈,还保证让小昭和亲妈亲爸亲近,也让小昭和盼盼姐弟们亲近。
表哥表姐也都表态,会把小昭当亲妹妹看。
大姨一家带着小昭走的时候,爸爸低头不语,妈妈想去抱抱小昭,小昭往大姨怀里躲,妈妈眼泪簌簌落下,终于狠心地放手,挥手让大姨一家带走了小昭。
小昭回到大姨家,久治不愈的病,神奇的好了。
自此以后,妹妹小昭有了两个爸爸、两个妈妈、两个家,但她在大姨家常住,偶尔来盼盼家小住,和盼盼姐弟们玩耍,但小昭始终和亲妈亲爸不亲厚,除了两个姐姐,她和盼盼家其他人也不亲厚,至少不如对大姨一家亲近。
小昭对盼盼一家的态度,像一根刺一样,让盼盼家人心里不舒服,但他们也只能默默接受,并希望等小昭长大后能有所改变。
不管小昭的态度如何,爸妈还是努力的去承担小昭的学费和生活费,大姨和大姨夫常常会退回一半的钱。大姨和大姨夫对盼盼爸妈说:“我们养得起小昭,也知道你们日子紧张,但仍然要留下一半的钱,这是为了让小昭记得你们的好,她的根始终在你们家。”
盼盼一家都知道,大姨和大姨夫很舍得为小昭花钱,盼盼爸妈给的钱远远不够小昭的开销,但爸妈依然给小昭钱,他们努力的为这个女儿尽一份责任。
盼盼有个三妹叫小昭,这件事,村里很多人都知道,但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盼盼还有个四妹,是的,盼盼还有个四妹,那四妹叫什么名字,盼盼也不知道。
关于不知叫什么的四妹,是盼盼一家人心中更大的刺,而且拔不出来。
关于四妹,盼盼知道的不多,她只记得,四妹是在一个远房亲戚家出生的,出生第二天的深夜,妈妈抱着四妹回了家。
盼盼还记得那个场景,妈妈抱着四妹,裹得严严实实,怕是不敢见人一般。
四妹到家后的第二天,便有两人悄悄来到盼盼家。其中一人代表盼盼本村的一家人,这家没有儿女,要收养四妹;另一人叫老郭,代表他的一个朋友,同样想收养四妹。
虽都是想要收养四妹,但这两家人却不一样,第一家,也就是本村这家,他们允许孩子和亲生父母相认,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家很穷,比盼盼家还要穷,;第二家,据说很富有,家里有钱有地位,但他们明确表示,抱走孩子后,这孩子和亲生父母就再无任何瓜葛,他们愿意给盼盼一笔钱。
父母考虑了一天一夜,谢绝了老郭拿来的钱,然后依依不舍的把孩子交给了老郭,自此以后,盼盼家再没有四妹的消息。
盼盼爸妈曾找老郭打听过,但那老郭嘴极严,推说他知道的也不多,安慰盼盼爸妈说,四妹过得很好,吃穿不愁,很受宠爱。至于其他的,老郭不肯多说,劝盼盼爸妈不要再费心打听。
爸妈为此还吵过架,都埋怨对方不该同意这家人把妹妹抱走,但事成定局,已无更改的可能,他们只能认命,任由这个小女儿再无半点音讯。
倒也不是没有一丁点消息,盼盼小学时的某一天,林大娘曾兴冲冲的来到盼盼家,对盼盼妈妈说:“焕焕妈,我今天遇见了一件巧事,我刚刚不是去老郭家串门子吗,见他家来了亲戚,带着一个小女孩,那小女孩和盼盼小时候长得真像,都很俊,要不是她比盼盼小个三四岁,我简直要认成盼盼。人家家里来亲戚,我不好多待,就出来了,但越想越觉得那小女孩像盼盼,我忍不住来给你说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