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王老四一家分好货,结算好银钱,送来人出门,王明菊两口子也过来帮忙,何氏教了王明菊怎么调料水,一家五口收拾好准备早点回去准备,明日再来。
这以后来往的机会多,刘氏也没拦着人不让走,只说几个外孙想来了随时来。
下午王老五先过来了,他问了王秋收这上学的费用,还有打听了一下学堂里孩子的年龄,王老四把知道的都说了。
“四哥,你说我家冬树要不要送去学堂启蒙?”王老五现在很信服王老四,这半年跟着王老四赚了一些钱,但是家里家底还是薄。
“上学堂肯定是好事,就是小树才六岁多,这是想让他走读书的路子吗?”王老四还以为弟弟有啥事呢,没想到是想让王冬树上学的事。
“四哥,你也知道,现在每个月做吃食能挣上些,做木工活还能攒上点,这不是看秋收去了学堂这身姿出类拔萃的,才想着送孩子上学。”
“这以前没那个条件,也没见识,不知道这上学的好处,这才没想过。”王老五也愁,这家里才两个孩子,夫妻俩还年轻,家里肯定还得添丁。
“考功名这些是不想的,不敢想呀。”王老五也是昨天被刺激到了,这才来找四哥说说。
“秋收去上学堂,还是因着家里写契书总是麻烦族长,这以后家里买卖都需要有个懂的,没指望考功名,秋收读书倒是努力,以后要是有啥想法再说,家里就这些家底,到哪一步也不好说。”王老四倒是如实说了。
“四哥,我还是着急了,小树还小,连字都认不得几个,还说啥写,这一天天还就想着玩,还是在大上两岁,要是家里情况还行,就送他去,是这块块料子就供他念几年,要是不是块料子,跟我学着做木匠也行。”王老五这功夫自己倒是想开了。
“四哥,你忙着,我回去了。”
“老五在呢?”王老大 王老二一起来的,正撞上王老五要走。
“大哥二哥,我没啥事了,先回家了,还有些活计要的急得赶工。”王老五打了招呼走了。
“大哥二哥,喝茶。”王老四见人进来,倒了两杯金银花茶。
“这茶好,喝了解暑。”王老大两人端了杯子喝。
“老二,要不你先说。”王老大王老二倒是没约好,是碰上了就一起过来了。
“大哥,你先说吧。”王老二不肯先说。
“老四,没别的事,就是跟你打听打听秋收上学堂的事。”王老大也没含糊其辞,直接问了。
“二哥也是这事?”王老四见王老二愣了一下。
“嗯,对,我也是想来问问。”王老二没想到大哥也是问一件事的。
“刚老五也是来问这事的。”
“这还不是看秋收上学堂后变化这么大才想着来问问。”王老二补充一下。
“这学堂是明义开的,一月一两银子束修,四时八节给夫子备四样礼,还有就是拜师礼,和笔墨纸砚的开销。”王老四又说了一遍。
“这束修一月一两银子,一年十二两银子,怪不得这一般人家读不起。”王老大没想到这束修这么贵。
“大哥,这还是一个祖宗的兄弟,现在去给插班,这要是其他的学堂更贵。”王老四跟外边接触的越多了,知道这价格不算贵了。
“这还不算笔墨纸砚书呢!这书可不是贵着呢。”王老二也是知道这书少则几百文一本多了几两银子,是真贵。
“可不是。”王老四想着买的那些书心里就跟滴了血似的,太贵了,不买还不行,王秋收开始是认字不会写,这书买了来夫子按照顺序教。
“这书几个侄儿要是去学堂,倒是可以等秋收学会了抄上一本给他们兄弟用,就是这秋收还没学完,还要等上些时候。”王老四想着秋收说过学好了抄书也能挣钱。
“这感情好,省了书本费,就是这读书是真费钱,还是得在商量商量。”王老大叹口气,送去读一个月没事,就是也不能一口气学会不去了,这要是经年累月读上一两年,家里可能供不起。
这老大眼瞅要成家了,花销更大,家里房子还没有盖好,哪哪都用到钱,也不能耽误长子长女婚事供老小念书。
“这以后再说吧。”王老二也不想问了,今年是不成了,明年在看看。
“老四,没事走了。”王老大王老二就这么走了,多少有些萧索。
“爹娘,好消息,镇上来了两个女师傅,说是大户人家得教养嬷嬷,到镇上养老,要收几个女学生,教读书识字和绣艺。”王秋收这天带来一个好消息。
“有镇上员外家去请,两个女师傅没去,说是不愿意在入府教学,在镇上买了房子,好多有些家底都报名了。”
“咱们家小茉小莉能报名吗?”何氏直接问最重要的问题。
“女师傅放话了,只收女娃,除了不懂事的不收,其他都可以,一月一两银子束修,跟学堂夫子一样收礼。”王秋收听同窗说起都记在心里。
“这么贵?”何氏没想到女师傅这么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