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匈奴营帐外,夜色如墨,漆黑一片,仿佛能吞噬一切。然而,在这无尽的黑暗中,星辰却如点点钻石般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给这片天地带来一丝光亮。
李风刚刚送走了一位部落首领,他站在营帐外,揉着发疼的太阳穴,心中暗自思索着如何才能让各个部落彻底信服和平协议。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匈奴各部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利益纠葛。
正当李风陷入沉思时,一个身影如同幽灵一般悄然走近。月光如水,洒在来人身上,照亮了他一袭黑袍的身影。他身形消瘦,面容冷峻,宛如黑夜中的鬼魅,让人不寒而栗。
李风立刻警觉起来,他的手不自觉地按在了剑柄上,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来人。
“李公子,别来无恙。”神秘谋士的声音低沉沙哑,仿佛来自地狱深处,在这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突兀,打破了夜的宁静。
李风心中一紧,他从未见过此人,但从对方的语气中可以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你是何人?深夜找我何事?”李风厉声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戒备。
神秘谋士微微一笑,似乎对李风的反应并不在意。他缓缓说道:“李公子莫慌,我并无恶意。我此来,是想助你一臂之力,促成这匈奴与大汉的长久和平。”
李风心中虽然充满了疑惑,但他也明白不能轻易地相信眼前这个神秘谋士的话。于是他开口问道:“哦?你凭什么说你能够帮我呢?而且你为什么要帮我呢?”
神秘谋士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在匈奴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对各个部落的心思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们表面上对大汉心存疑虑,但实际上真正担心的是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只要我们能够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这和平协议就不难推行下去了。”
李风听了这番话,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但他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继续追问:“那依你之见,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神秘谋士见状,便凑近李风,压低声音说道:“我们可以在贸易条款上再做一些文章,让各个部落都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实惠。比如说,我们可以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这样一来,他们的货物就能够更便捷地进入大汉市场;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降低税收,这无疑会让他们的利润空间变得更大;此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李风听完之后,沉默了片刻,仔细思考着这个计策的可行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觉得这个计划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于是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所言有理,不过此事还需与大汉朝廷商议。你若真心相助,可愿随我一同回长安,面见陛下?”
神秘谋士稍作迟疑后,终于下定决心,表示愿意跟随对方一同前往。然而,他紧接着提醒道:“不过,这件事情仍需深思熟虑,万不可草率行事。”
就在同一时间,长安城中的百姓们得知苏琳已经洗清冤屈的消息,顿时一片欢腾,人人拍手叫好。大街小巷,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苏丞相终于沉冤得雪啦!那些个恶人就该受到应有的惩处!”一位正在忙碌地卖着烧饼的大爷,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他一边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一边兴高采烈地说道。
“可不是嘛!苏丞相和李风公子一直以来都为咱们老百姓谋福祉,做了多少善事啊!他们怎么可能会去做那些坏事呢?”站在一旁的年轻妇人连忙附和道,话语中充满了对苏琳和李风的钦佩与赞赏。
而在皇宫内,刘弘却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朝堂争斗复杂,赵福虽倒台,但隐患犹存。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斑驳。刘弘端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若有所思。苏琳站在一旁,神情凝重,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刘弘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苏丞相,此次虽查明真相,但朝堂上的暗流恐怕不会就此平息。你可有应对之策?”
苏琳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拱手答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朝堂风气,严明赏罚。对于那些忠心为国的大臣,要加以赏赐,以激励其忠心;对于心怀不轨之人,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同时,加强对官员的监督,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刘弘点头表示赞同,他站起身来,背着手在书房内踱步,思考着苏琳的建议。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看着苏琳说道:“苏丞相所言极是。此事就由你负责,务必让朝堂恢复清明。”
苏琳领命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刘弘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坐回龙椅,继续与苏琳商议起整顿朝堂的具体事宜。
苏琳领命后,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将朝堂整顿得井井有条。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之际,一个新的难题却不期而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