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朱雀大街上,将这条宽阔的街道照耀得宛如一条金色的长龙,熠熠生辉。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朝堂之上却正掀起一场激烈的争论。刘恒眉头紧皱,他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正欲开口说话,却被苏琳抢先一步。
苏琳站起身来,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诸位大人,莫要被表象蒙蔽。新政推行至今,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其带来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农业增产,百姓们的粮仓渐渐充实;商业繁荣,市场上的货物琳琅满目。如此一来,国库必将日益充实,国家的实力也会不断增强。如今百姓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啊!”
他的话音刚落,李风也紧接着站出来,附和道:“苏丞相所言极是。新政的实施不仅让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显着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边境得以安稳,战马充足,我们才能拥有如今的太平盛世。怎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全盘否定这一利国利民的新政呢?”
朝堂上,支持新政和反对新政的两派官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片混乱。
与此同时,后宫中也并不平静。窦皇后的身体逐渐恢复,她开始着手整顿后宫。她深知,后宫的安稳是朝堂稳定的基石,绝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有宫女被发现与宫外的势力暗中往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后宫中引起轩然大波。窦皇后听闻后,雷霆震怒,她当即下令彻查此事,绝不姑息任何一个涉案之人。
经过一番严密的调查之后,令人惊讶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这一切竟是慎夫人的旧部所为!这些人贼心不死,妄图在后宫中再次掀起风浪,制造混乱。
窦皇后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果断措施。她下令将所有与此次事件相关的人员全部严惩,绝不姑息。在她的铁腕手段下,后宫的这场风波终于暂时得以平息。
然而,窦皇后心里很清楚,只要朝堂上的权力争斗一日不停,后宫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安宁。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管理好后宫,还要时刻关注朝堂上的动向,以防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与此同时,在民间,李风从西域带回来的种种见闻,引起了许多商人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一位名叫张骞的年轻商人,他对西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当张骞听说大宛国不仅有举世闻名的良马,还有许多中原地区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时,他心中的探索欲望被彻底点燃。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向苏琳上书,恳切地请求朝廷能够支持他前往西域开辟一条新的商路。
苏琳将此事告知刘恒后,刘恒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陷入了沉思之中。开辟商路这个想法确实很有吸引力,不仅可以促进大汉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还能扩大大汉在西域的影响力。然而,这条商路途中充满了各种危险和未知因素,这让刘恒不得不谨慎考虑。
就在刘恒犹豫不决的时候,李风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立刻进宫面见刘恒,力挺张骞。李风说道:“陛下,臣在出使西域时,深切感受到西域各国对中原物产的渴望。如果我们能够开辟这条商路,实现互通有无,那对大汉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啊!而且,臣愿意亲自率领一支精锐的护卫队,确保商路的安全。”
刘恒听了李风的话,心中的顾虑稍稍减轻了一些。他知道李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有他的支持,商路的安全应该能够得到保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恒终于下定决心,批准了张骞的请求,并命令李风挑选一批精锐的士兵随张骞一同前行,保护商队的安全。
得到了刘恒的支持,张骞感到无比兴奋。他立刻着手准备出发事宜,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商队,其中包括商人、工匠、护卫等各种人员。一切准备就绪后,张骞率领着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踏上了西行之路,去探索那片未知的土地。
然而,就在张骞踏上西行之路的同时,朝堂上的争斗却愈演愈烈。保守势力们对新政一直心怀不满,他们不愿意看到国家发生变革。于是,这些人联合起来,想出了一条毒计。他们买通了一名负责统计新政成果的官员,让他篡改数据,将新政的实际效果描绘得一塌糊涂。
这位被收买的官员按照保守势力的指示,呈上了一份虚假的数据报告。当这份报告呈现在朝堂之上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对新政提出质疑,朝堂上一片哗然。
“陛下,这便是新政推行的结果啊!”保守势力的领头人满脸怒容,声音震耳欲聋,“这些数据绝对不会说谎,如今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而朝廷的财政更是入不敷出!还请陛下即刻下令停止这荒谬的新政,恢复旧制!”
刘恒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他紧紧地盯着眼前的奏折,心中充满了疑惑。他对苏琳和李风推行新政的努力可是心知肚明,这些数据怎么会如此糟糕呢?这与他平日里所了解到的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