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秋风如同一股萧瑟的洪流,席卷着枯黄的树叶在空中打着旋儿,仿佛是这座古老城市的哀叹。在未央宫的大殿里,汉哀帝刘欣坐在龙椅上,却感觉浑身都不自在。
他的目光扫视着堂下的群臣,王氏外戚们趾高气扬地站在那里,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这些人依仗着前任皇帝的宠幸,权势滔天,如今更是不把刘欣放在眼里。
刘欣心中暗暗叫苦,前任皇帝将王氏一族养成了一个无法撼动的巨无霸,而他自己刚刚登上皇位,根基未稳,面对如此嚣张的王氏外戚,他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然而,更让刘欣感到恼火的是,躲在角落里的丁、傅两家新贵,竟然在偷偷地乐。这两家原本是刘欣的亲信,但现在看来,他们似乎也在看他的笑话。
刘欣紧紧咬着牙关,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我绝不能再像前任皇帝那样,成为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他要振作起来,与王氏外戚展开一场权力的较量,夺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和权力。
“陛下!”太皇太后王政君手扶着那根雕有龙头的拐杖,身体微微颤抖着,似乎有些站立不稳。然而,她的声音却异常坚定,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哀家认为大司马王根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实乃朝廷之栋梁。如此功臣,理应得到更多的奖赏。哀家提议,不如再加封他食邑万户,以彰显陛下对他的器重和感激之情。”
太皇太后的话音未落,刘欣的祖母傅太后便如同被火燎了屁股一般,从帘子后面猛地冲了出来。她的动作如此之快,以至于差点将一旁的宫女撞倒在地。傅太后满脸怒容,毫不掩饰地瞪着太皇太后,厉声道:“老姐姐,你这话可就不对了!我那宝贝孙子如今可是皇帝,咱们自家的亲戚都还没得到封赏呢,怎么反倒先便宜了一个外人?”
朝堂之上,原本安静肃穆的氛围瞬间被打破,仿佛被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王氏子弟们情绪激动,他们拍着手中的笏板,发出清脆的响声,嘴里不停地叫嚷着,抗议着什么。丁、傅两家则毫不示弱,他们扯着嗓子,与王氏子弟对骂起来,声音此起彼伏,吵得不可开交。这场景,活脱脱就是菜市场里那些争抢生意的小贩,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
坐在龙椅上的刘欣,被这突如其来的喧闹声震得脑袋嗡嗡作响。他皱起眉头,心中烦闷不已。就在这时,他的目光突然瞥见了人群中的一个身影,那是一个玉树临风的男子,身姿挺拔,面容俊美,比那传说中的赵飞燕还要俊俏几分。刘欣定睛一看,发现此人正是新晋的侍郎董贤。此刻,董贤正偷偷地朝着刘欣这边瞟过来,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刘欣心中猛地“咯噔”一下。
刘欣有些不自然地咳嗽了两声,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慌乱。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提高声音说道:“都别吵了!关于封官这件事情,朕需要再仔细斟酌斟酌,容后再议!”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虽然带着一丝威严,但却无法完全压下众人的嘈杂声。
退朝之后,大臣们纷纷散去,宫殿内只剩下刘欣和董贤二人。刘欣微微一笑,对董贤说道:“董爱卿,今日朝会之上,朕见你对诸多国事都有独到见解,不如留下来与朕一同商议一番。”董贤闻言,心中略感诧异,但还是恭敬地应道:“陛下圣明,臣愿为陛下分忧。”
于是,两人便开始谈论起国家大事,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外交,无所不包。董贤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对各种问题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令刘欣大为赞赏。不知不觉间,话题渐渐转到了文学艺术方面,两人又开始探讨起诗词歌赋来。
刘欣自幼喜好文学,对诗词歌赋颇有研究,而董贤也同样对这些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谈论着古代名家的作品,分析其中的意境和韵味,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发深入,气氛也越来越融洽。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夜幕悄然降临。董贤感到有些困倦,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脑袋一歪,便靠在了刘欣的肩上。刘欣心中猛地一跳,一股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他想要抽开身子,却又有些舍不得这种亲近的感觉。
犹豫片刻后,刘欣最终还是没有动,他轻轻地将龙袍盖在两人身上,仿佛这样就能让董贤睡得更安稳些。董贤在睡梦中似乎感受到了这份温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满足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董贤悠悠转醒,他睁开眼睛,看到皇帝的袖子被自己压在身下,心中一惊,连忙想要起身。然而,就在他刚要动弹的时候,却见刘欣突然拔出佩剑,手起剑落,“咔嚓”一声,将自己的袖子割断了。
董贤惊愕地看着刘欣,只见他微笑着说道:“董爱卿,你接着睡吧,莫要着凉了。”说完,刘欣将割断的袖子轻轻放在一旁,然后又将龙袍重新盖好。董贤望着刘欣,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他知道,这位皇帝对他的关怀并非只是君臣之间的礼节,而是一种真挚的情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