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李二听了长乐所言,便是叹了口气,这是实情。
只要想想,李恪已经被刺杀不是一次二次了,要是让不仅生产盐,还建议朝廷专卖,这必然要把大大小小的世家全都得罪,便是李二想想,也会有些心里有些发麻。
“嗯,这倒也是,此举得罪的人确实有些多了,便是阿耶都觉得压力不小, 你三哥才不上奏,而是让你来说,这小子倒是很会保全自己啊,只是,他建议由谁来上奏合适?”
“三哥说,这个要请阿耶定夺。”
嘿,如此得罪全大唐的事,除了找魏征那个老匹夫来背祸,还能找谁?
“宣房杜、长孙无忌、魏征、李靖、李绩、程咬金、牛进达等人进宫议事。”
长乐走了后,李二便是立马对着王福说道。
于是立政殿中便是迎来一个不眠之夜。
以众人的政治智慧,李二只是讲明了情况,众人便是心中极为有底了。
看来朝廷这是掌握了青盐的生产技术,要把持盐业了,但为了防止引发社会动荡和大小世家的反弹,便是要实行这个盐引制度,把一些利益还给各大世家。
程咬金、牛进达等武将还好,毕竟他们的盐业做得并不大,只是在长安售卖。但对于那些大中世家,这却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重新分配问题。
前来的武将们均是缄默不语,从政策而言,这项政策对朝廷、对百姓都是有利,对军队更是有利。
要是大唐的军人们都吃上了五文一斤的青盐,估计大唐的军人们体质都能提升两成啊。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人虽知要施行起来还会有些麻烦,均是积极支持,毕竟这是一个善政啊。
但李二随后说的两个顾虑,一个便是后代君主可能随意提升青盐价格的问题,一个是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问题,但众人商议半晚,却是也没有什么太好了办法。
但李二最后说道,后两个问题再议,你们先把奏折提下来在朝廷上议议。
众人左右看了看,不由一齐看向魏征,因为这事很符合他的人设,由其他人提出,都会让人怀疑是否有个人利益在其中,但魏征提出却是没有问题的。
魏征也是面不改色,此事的确出他提出来最合适,而他也愿意做,此事做成了,他魏征便是在青史上也要重重添上一笔。
想着史上记载:“贞观三年五月XX日,御史大夫魏征提出盐业朝廷专营制度及盐引制度,无数大唐百姓由此爱益。”
魏征便是两眼发光。
至于其他的,他魏征还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次日。
太极殿。
君臣在听取了由魏征上书的朝廷专营盐业及实施盐引制度后,均是一阵大哗。
之后便是各种提问:
“启奏陛下,臣以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大唐有十道,三十六十州,子民无数,朝廷是否可以生产出供全天下人食用的食盐?”
“启奏陛下,臣以为朝廷不能与民争利啊,毕竟盐业关系国计民生,无数的人都在此内谋生,陛下看似对百姓的善举,却是让这些人行内人先承受了苦难啊。”
一听,心中便是一阵腻歪,这些世家朝臣一旦没什么理由反对了,便会搬出这个不能与民争利的观点,以便世家们能继续享受利益。
在书案上不由狠狠把这些提议的人记录下来,这些人有机会应该都要换下去啊。
而千古人镜魏征,却是站出来了:
“哦,韦大人,你可知我大唐百姓不下于三千万,却是有九成吃不上青盐,而你所谓的这个与民争利就是要让百姓们都吃不上好盐吗?”
“此次,朝廷会保证盐业供给,售价更是低廉,这是福泽我大唐百姓的善政,更是千年未有之幸事,却被你说成与民争利,恐怕是让朝廷不要与你韦家争利吧。”
“你韦家经营盐业时间长了,更是掌控了北方各州一半的市场,但你们拿得出如此品质的青盐吗?拿不出来的话,便不是朝廷与民争利,而是你韦氏要与朝廷、要与百姓争利,试问,韦大人可是这个意思?”
魏征的说话是一连串,先从大唐百姓吃不上好盐,再到朝廷要实施的善政,最后经接点明了韦家的险恶用心,顿时让殿内群臣大哗起来。
毕竟,殿内群臣依靠皇室赐予,还是能吃得上青盐的,但自己家人呢,自己族人呢?以前是因为没办法,不得不吃韦家售卖的质量不佳的食盐,但如今朝中有了稳妥的政策了,你韦家还是不愿意交出这份利益。
这个吃相太难看了,而且要是实施这个盐引制度,即便是以前不做这个生意的世家,也可 以进入这个市场了啊。
这些反对的官员顿时引起朝中官员群中攻诘。
因为盐业利于天下百姓,且盐引制度也保留了大小世家们的利益,因此,朝廷此番还是顺利了这一提议。
通过提议时,李二便是顿时大喜,这意味着什么?
可以收取无数大小世家的盐引钱啊,而这笔钱以自己估计,至少会有二百万贯左右,国库啊,国库,再也不会饿死老鼠了啊,直接就能瞬间便能满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