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省城,寒风裹挟着沙砾如利刃般刮过街道,省政府大楼在阴沉的天色下显得愈发庄严肃穆。玻璃幕墙外,枯黄的梧桐叶打着旋儿撞在窗棂上,又被风卷着跌进冰冷的排水沟里。王晓东站在办公室窗前,呼出的白雾在玻璃上凝成霜花,手中握着关于数字经济布局的调研报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内心却如波涛翻涌。这份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报告,承载着全省经济转型的希望,然而前行的道路上,暗礁密布。
会议室的暖气开得十足,却驱散不了凝重的气氛。投影仪在白墙上投出 “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 的标题,参会的各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却面色凝重。省工信厅厅长率先打破沉默:“王副省长,全省传统制造业占比超七成,不少企业连基础数字化改造的资金都拿不出来,更别说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了。” 他推了推眼镜,屏幕上随即切换出一串刺眼的数字,“光是设备更新这一项,缺口就高达百亿。”
“人才问题更棘手。” 高校代表苦笑,“上个月刚培养的二十名数字经济专业毕业生,全被一线城市抢走了。咱们连给实验室配台高端服务器的预算都没有,拿什么留住人?” 台下的企业代表们纷纷交头接耳,某纺织厂老板扯了扯领带:“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平均年龄快五十了,让他们学操作智能设备,比登天还难!”
王晓东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紧锁的眉头,突然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结冰的护城河:“大家看这条河。十年前它还是条臭水沟,现在却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他转身时,眼中燃起炽热的光,“数字经济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缺资金,就成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缺人才,就和高校共建实训基地,提供住房、落户等政策;缺技术,就引入头部企业,以市场换合作。”
他打开手机调出一段视频:“这是长岭村的新变化。我们帮他们搭建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上个月销售额突破百万。” 画面里,白发苍苍的老农对着直播镜头笨拙地介绍蓝莓,评论区却满是点赞和下单。“数字经济不是空中楼阁,它能让最基层的农民受益,也能让传统企业焕发新生。”
会议持续到深夜,当第一片雪花飘落在省政府广场的青铜雕塑上时,一份全新的方案逐渐成型:设立数字经济 “揭榜挂帅” 项目,对攻克关键技术的团队给予千万级奖励;推行 “数字专员” 制度,从高校、企业抽调骨干下沉到传统企业帮扶;打造 “云上产业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散会后,王晓东独自站在走廊,看着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手机突然震动,是长岭村老周发来的消息:“王省长,俺们村的蓝莓上了直播平台热搜!” 他的嘴角终于露出一抹笑意,呵出的白雾在灯光下化作朦胧的光晕。这场关于数字经济的攻坚战,或许正如这初雪,虽然寒冷彻骨,却孕育着破土而出的春天
然而,春天的脚步并非一帆风顺。当 “数字专员” 进驻首批试点企业时,抵触情绪如潮水般涌来。某老牌机械厂厂长在车间里扯着嗓子嚷:“装几个摄像头就算智能工厂?我们工人干了几十年的手艺,凭啥要听电脑指挥?” 生产线旁,几名老技工抱着双臂冷眼旁观,新安装的传感器在冷光灯下泛着幽蓝的光,与车间里蒸腾的机油味格格不入。
更棘手的是数据安全问题。就在 “云上产业园” 试运行阶段,某食品企业突然遭遇黑客攻击,客户订单数据被加密勒索。消息不胫而走,原本犹豫的企业纷纷打起退堂鼓。省网信办主任拿着调查报告冲进王晓东办公室:“王副省长,黑客攻击手法很专业,咱们现有的防护系统根本挡不住!”
王晓东连夜召集网络安全专家和科技企业负责人开会。会议室里,投影屏幕闪烁着跳动的代码,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苦涩。“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 王晓东敲了敲键盘,调出一份跨国合作方案,“我联系了国际顶尖的网络安全团队,咱们联合成立实验室,既培养本土人才,又能引进前沿技术。” 他目光扫过众人,“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的生命线,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推动传统企业转型的同时,王晓东敏锐捕捉到数字经济催生的新机遇。一次调研中,他发现某偏远县城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售手工艺品,三个月销售额突破百万。“这就是数字经济的魅力!” 他在全省大会上举起手机展示案例,“它能打破地域限制,让每个有创意的人都有机会发光。” 随即,全省首个 “数字创意产业园” 破土动工,为小微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技术支持和流量扶持。
春去夏来,当梧桐树重新披上绿装时,数字经济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机械厂的智能生产线实现了效率翻倍,老技工们戴着 AR 眼镜操作设备,脸上露出新奇的笑容;“云上产业园” 引入区块链技术,数据安全等级提升至军工标准;数字创意产业园里,身着汉服的年轻主播对着镜头展示非遗剪纸,订单如雪花般飞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