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完毕后,贾建设走进厨房开始揉面。
今天,贾建设打算做些久违的苏式小笼包,还决定多包一些存入空间。
和好面后,他将面团静置醒发。
随后取出适量猪肉作为馅料,又从系统获取了些蔬菜,便开始动手制作。
四十分钟后,贾建设揭开蒸笼,厨房里顿时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亲爱的,你是不是做了小笼包?”陈雪茹穿着睡衣出现在厨房门口,眼中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连这都能闻出来?”贾建设笑着回头问。
“总算对你有点信心了,快去喊秦姐一起来吃。”陈雪茹说完,转身离开。
片刻后,餐桌上摆好了竹制蒸笼,每只蒸笼里装着四个精致的小笼包。
贾建设看了看蒸笼的数量,“六笼,应该足够了。”
确认分量无误后,他返回厨房端出一大海碗豆浆。
“干爹,我要吃包包!”三岁的小当自打学会说话,就常称贾建设为干爹。
提起认小当为干女儿的经历,贾建设总觉得她与自己格外亲近,甚至有人说小当长得像他。
若非记忆清晰,他或许真会误以为她是亲生女儿。
因此,在小当七个月大时,他正式认她为干女儿,这一举动让秦淮茹感动得泣不成声。
“小当,你洗脸刷牙了吗?”贾建设将豆浆摆放好,笑着问抱着自己腿的小当。
“洗过了,干爹您瞧,洗得多干净!”小当怕他不信,特意擦了擦脸,将小手递到他眼前。
“干净就好,今天我们吃你最爱的小笼包哦。”贾建设满是宠爱地说。
“好呀,干爹,我要好多好多包子呢!”小当兴奋地拍手。
将小当安置在儿童椅上,面前放好一杯豆浆和一笼小笼包后,贾建设轻轻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
"小当,快吃吧,吃完叫 ** 爹。”
"建设,别总惯着她。”秦淮茹从客厅步入餐厅。
岁月并未在秦淮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因愈发自信而显得更加美丽。
"秦姐,女孩子得好好养着,这道理我跟小当说过无数次了。”贾建设说着便转向小当问道。
"对,干爹说得都对。”小当边咀嚼包子边满眼敬仰地看着贾建设。
在他小小的世界里,贾建设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也是除了妈妈之外最亲近的人。
"行吧,我认输。”秦淮茹苦笑着摇头。
然而,看到两人相处融洽,秦淮茹默默对自己说:"这样就好,足够了。”
早餐结束后,贾建设骑车抵达轧钢厂门口。
"徐大爷,您早。”贾建设问候的同时递给徐红旗一根烟。
"哈哈,小贾主任,今儿来得真早啊?"徐红旗接过烟眯眼笑道:"不早点不行啊,领导要来厂里视察呢!"
几天前,贾建设接到通知,今日有领导前来视察,人数不少。
厂里还让他备好一级招待所需物品。
这任务落在贾建设身上,因为厂里的小食堂食材采购自去年夏天起就由他负责。
虽然主要由他操作,但厂里的储备资源他也可调配。
每次采购后,贾建设还会寻找其他途径,刘庄村的刘树根便是其中之一。
但从去年开始,刘树根送来的货越来越少。
上个月,整整一个月仅送来两只野鸡和一只兔子。
对此,贾建设已感到满足,毕竟形势如此,他无能为力。
只能动用之前囤积的物资,至于系统里的库存,除非急需,否则不会拿出来。
“嗯,我倒是真给忘了。”徐红想起今天领导要来的事项,“六三三”旗边也随即记起。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
“徐大爷,那我先进去了。”贾建设笑着道别。
“好嘞,小贾主任慢走。”
徐红旗目送贾建设离开,深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长烟。
贾建设进入后厨。
“马华,你姐夫呢?”贾建设问正洗菜的马华。
“建设哥,姐夫带人去领定量粮,估计快回来了。”马华停下动作,转身答道。
马华这样称呼贾建设,源于他曾模仿何雨水叫贾建设的方式试喊了一声。
见对方未反对,便一直沿用此称谓。
“行,等你姐夫回来让他来找我一趟。”贾建设说完走向办公室。
走着路,想起之前的对话,贾建设回忆起马华的经历:他真正熟识马华是在三年前,那时何雨柱与马敏结婚一年,马敏父母相继因病离世,只剩姐弟二人。
因马华年幼,丧事由何雨柱操办。
事后,何雨柱将马华接至家中同住。
马敏入京后,也将其安排在学校读书。
贾建设当时觉得,马华或许不会重蹈原剧情,成为何雨柱的徒弟。
马华如今整日陪着姐姐马敏,身为教师的她怎容弟弟荒废学业?就连何雨水的学习,因多了位“老师嫂子”指导,进步神速,俨然成为班级佼佼者。
某天,贾建设正感叹马华命运转折之际,却听何雨柱说马华要辍学,改随他学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