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从医院回来,贾建设又不在家。
所以直到今天,贾建设才得知此事,还特意过来询问。
“嫂子放心,我心里清楚!”贾建设笑着说。
“不论怎么算,记得多报点费用。”马敏提醒道,“咱们这一个月的辛苦不能白费。”
她并非贪钱,只是这一个月,虽是义务帮忙,却吃了不少苦。
有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
“嫂子别担心,我又不是糊涂人,不要白不要。”
“那我先去处理了。”
了解情况后,贾建设心中有了底。
看来此事就此结束,李民富应该不会再找麻烦。
他不是怕李民富,而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况且那家伙也撑不了多久了,少些麻烦也好。
只要盯着他,别让他把捞来的东西带走就行。
贾建设从会议室出来,嘴角浮现笑意。
原本有些鲁莽的行动竟有意外收获,不但未遭李民富报复,还缓和了两人的关系。
看来李民富已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或许也想安稳收尾,带着钱财远走高飞。
但贾建设会让他如意吗?
绝不可能!
无论如何,这件事就算翻篇了。
贾建设不仅达成目标,还获得额外好处——李民富提供的5个工人名额。
这些名额意义重大,在那个特殊时期。
城里的返乡人员多,住房、工作都紧缺。
尤其工作,无业即无生计,后果严重。
要知道那时是计划经济,小买卖都不敢轻易尝试。
别说正式工了,临时工都是稀缺资源!
街上的临时清洁工都不是随便就能做的,轧钢厂作为国营大厂,这五个正式岗位的名额自然十分宝贵。
贾建设思考后,决定找韩庆阳商议,毕竟这次去唐海的是他们四人同行。
有人会问,上次去唐海的不是七个人吗?其实很简单,那三位司机是因形势所迫才一同随车过去的。
这次回来,他们也得到了加薪的奖励,算是有了应有的回报,所以名额分配轮不到他们插手。
“韩哥!”
“庆丰也在啊,我正想找你呢!”
贾建设踏入韩庆阳办公室时,看到庞庆丰也在场。
“建设来了,快坐下,我们正说着你呢!”韩庆阳笑着说,“今天上午我才得知消息。
我以为这次回来,咱们得和李民富争一争。”
庞庆丰附和道:“贾厂长,您真是有大气运,若非您这次树立的榜样,我可能还在家休养呢。”
通过这次唐海之行,他与贾建设关系更亲密了,之前他可不敢如此随意交谈。
他知道贾建设性格随和,这种玩笑不会惹恼对方,但自己也只是想拉近距离,绝非仗势轻狂。
“庆丰,你以前是不是太较真了?”贾建设无奈地说,“我只是运气好罢了。”
“庆丰没说错,”韩庆阳接口,“起初我觉得平常,后来发现有你在,总能化险为夷,这不是大气运是什么?”
事情顺利解决,韩庆阳心情极佳。
他昨日便到单位,但今天的待遇比那时强太多了。
虽是副主任兼民兵连连长,昨天仍有不少人等着看他笑话呢。
李民富虽处境不佳,但多年在厂里的专横跋扈,仍让众人对他心生畏惧。
贾建设与韩庆阳因前往唐海支援而与李民富反目的事,在厂内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大家普遍认为李民富绝不会善罢甘休,也认定贾建设和韩庆阳难以抗衡。
昨日甚至有民兵连成员刻意避开韩庆阳,这反倒让韩庆阳看清了不少人的真面目。
那些人本以为支援队今日可能遭遇不测,却未料清晨便传来喜讯,局势瞬间逆转。
这让先前避开韩庆阳的人懊悔不已。
几年间韩庆阳并非无所作为,今早得知消息后,他迅速做出判断。
此时正是关键时期,许多人已心中有数。
韩庆阳虽知像李民富这般人物终究难逃衰败,但也明白此刻不宜与其正面冲突。
这正是他认同贾建设息事宁人提议的原因。
“行吧,既然韩哥都这么说了,那就随缘吧。”
“我既然是有福之人,总该有所表现才是。”
贾建设心情颇佳,打趣了一句。
但他所言非虚,确实有好事降临。
他从兜里拿出一沓现金与票据,仿佛要分发红利。
“这是什么?”庞庆丰好奇地问。
“这是我们此次的补助,刚从财务科领来的。”
“大家在唐海都很辛苦,既然李民富如此慷慨,我们也不必客气。”
贾建设说完当场分发财物,将钱与票据分成四份,何雨柱那份留待下班带回大杂院。
“李民富倒是很大方啊!”庞庆丰看着自己所得的钱与票据,笑着说道。
“哼,他不过是慷他人之慨罢了。”韩庆阳冷哼一声,但并未拒绝这份意外之财。
毕竟贾建设说了,这是他们此行唐海的补贴,不要白不要!
“管它呢,这笔钱咱们拿得心安理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