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李元昊就亲自来了。他率领大规模骑兵突袭三川寨,并在破寨后,纵兵劫掠三日后离去,这是对大宋国威赤裸裸的挑衅,咱们的赵祯也是气得浑身发抖。
韩琦立即豪情勃发地上书请战,对此朝中枢密副使杜衍等人提出了坚决反对,认为“侥幸出师,非万全计”。但经过多次朝议,最后皇帝决定采纳韩琦的主动进攻策略,于康定元年(1040年)十二月下诏,命令鄜延、泾原两路次年正月进军西夏。
咱们的皇帝是个年轻人,也没有什么战争经历,因此热血地选择了更为激进的方案,而这样的选择也将让他交上一笔不菲的学费。但皇帝也是虚心的,当“鄜延、泾原两路全面进军西夏”的命令送达延州时,范仲淹拒不遵命,他向皇帝报告说:“鄜延路准备不足,不如让我们修复城寨,用驻兵来牵制西夏军马。”赵祯尊重了前线指挥官的意见,诏令范仲淹“可以随机应变,不必拘泥于出师时日”。
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聚兵十万,向渭州(今甘肃平凉)集结,扬言要进攻宋境。韩琦闻讯,紧急调出泾原驻军全部兵马八万人,另招募勇士一万八千人,全部交给环庆副部署任福等将领统率,命他立即赶赴渭州方向,务必要正面战场上迎头痛击李元昊。
宋军还是吸取以前“三川口之战”中埋伏教训的,临行前,韩琦告诫任福等诸将:“这次途经地形险要,你们需要小心,不要贪功冒进,要谨防敌军用计谋坑害我们。”然而听到这段嘱咐的不只是宋将们,随后李元昊也得到了这一消息。这位狡诈至极的夏军统帅哈哈大笑,抛下了嚣张的话语:“想不中计?这怎么可能。”
李元昊从来不喜欢真刀真枪的正面对决,他享受的永远是阴谋诡计得逞的快感,他在地图上寻摸良久,终于寻觅到一处设伏的绝佳地方——好水川。计划是很好,但怎么把已经满是戒备的宋军引过来呢?
他派出了一支两千人的“敢死队”,这支队伍没有老弱病残,全是最精壮的汉子,是最忠诚的党项武士。为了让宋军真正中计,他们的任务不是去拼命,而是“死亡”。
按照计划,他们在正常接敌应战后要先牺牲掉一部分人,然后在逃跑途中要一边死人一边跑,直到把敌人引入设伏地。二月十日那天,李元昊来到了演武场,亲自为敢死队员们饯行,热泪盈眶地拥抱着这些汉子们,告诉他们尽管放心去,他们的家人大夏朝廷会管到底。
二月十二日的中午,任福在行军途中与一股两千来人的西夏军展开遭遇战,大获全胜斩首数百人,西夏兵丢弃军械辎重,仓皇而逃,任福等宋将在后面乘胜追击。
十三日,宋军追上了这股敌人,又斩杀了数百人,夏军是一路向北逃窜。
十四日,宋军追至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西北)外围,眼看地形不对劲,宋军也算是比较谨慎,他们派人登上高处,极目远眺后发现四周并无异常,于是决定继续追击。他们哪里知道,会有李元昊准备的大惊喜正在前面等着自己。
等宋军来到好水川内,发现山路旁放着很多银色的盒子,贴耳倾听发现里面有扑棱棱的声音。任福好奇地叫人将盒子打开看看,里面骤然冲出来很多带着哨音的鸽子,向天空飞去。
正在宋军大惑不解的时候,喊杀声四起,西夏兵从四面八方远远围拢过来,将宋军团团围住。原来,李元昊担心宋军侦察兵提前发现自己的行迹,就全部埋伏在远处,专等得鸽子飞起再过来围杀。
激战随即展开,双方兵力相当,在任福的指挥下,宋军据山坡严防死守,两军陷入了鏖战。这时候,诡计多端的李元昊命令夏军骑兵登上旁边的高坡,居高临下不断冲击宋兵军阵,瞬间冲乱了宋军的阵型。
宋军“易崩溃”的问题立即出现了,顷刻间陷入了一片混乱,很多人开始四散奔逃。任福等将领极力归拢阵型,但这时候已经无力回天,崩溃后的宋军再也逃脱不了被屠戮的命运。
这一战,宋军阵亡两万多人,任福当场战死。此战之后,李元昊让相国张元在附近的界上寺壁题了一首打油诗:“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落款是“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题”,极显胜后得意之色。
大败的韩琦只得班师回泾州,走到半途的时候,好水川之战中阵亡将士的家眷数千人拦住了他的去路,他们都举着招魂幡、撒着纸钱,哭着向韩琦喊道:“我们的家人跟着韩招讨使出征,现在韩招讨使毫发无损回来了,但他们死在外面的魂魄能回来吗?”一时间,哭喊声震天,韩琦羞愧得无言以对,“不胜悲愤,掩泣驻马”。
当战败的边报到来,赵祯心情极为沉重,数日间寝食难安。朝中也在热议中总结失败的原因,如果说上一次三川口战败,可以暂且归结于对方的突然发难,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那么这一次好水川之战的失败,原因直指的是大宋朝廷的战略决策失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