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瑶掀开铝锅的瞬间,琥珀色的肉汁咕嘟作响,油脂裹着冰糖的甜香扑上鼻尖。她鬓角沾着细汗,校服袖口挽到手肘,露出腕间那道被油星溅出的淡红痕迹——这是今早试菜时留下的勋章。
"火候再焖三分钟。"摊位另一头,陈默正往保温箱里码放新蒸的荷叶饼,余光瞥见女孩专注的侧脸,喉结动了动,"昨天卤肉方子买断的事,你真不后悔?"
三个月前的244章,他们用五万块买断老周头的百年卤肉秘方时,林瑶正蹲在学校后巷的槐树下,就着路灯改数学错题。此刻她指尖轻戳肉块,看肥瘦在汤汁里颤出涟漪:"后悔什么?老周头的卤汤缺了年轻人的巧劲。"说着舀起一勺浓汁,琥珀色的糖浆顺着木勺滴落,在不锈钢盆里砸出细小的金圈。
今晚是滨海大学三十周年校庆夜市,下午四点的后巷已挤满炊烟。林瑶支起折叠桌时,隔壁炸鸡摊的王婶探过头:"丫头,听说你俩要卖东坡肉?那玩意儿费时费火,学生娃子吃得惯?"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骚动——穿着印着"食尚社"字样卫衣的男生们抬着卤肉饭招牌走过,不锈钢餐盒上赫然贴着"老周头秘方传承"的红纸。
陈默的指节捏得发白。昨晚他刚帮老周头结清了孙子的手术费,今早就在二手平台刷到卤肉方子转卖的信息。林瑶按住他攥紧的削皮刀,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泛黄的笔记本:"还记得上周在图书馆旧书堆里翻到的《随园食单》吗?"她翻开夹着银杏叶的那页,蝇头小楷写着"东坡肉需酒醋各半,以竹筒封存..."
六点整,暮色漫过教学楼尖顶时,"瑶瑶小厨"的煤油灯亮了。林瑶特意换上白底蓝碎花的围裙,发间别着陈默去年送的银杏发夹。第一锅东坡肉出锅时,排队的学生已经绕了两棵槐树。
"同学,这肉怎么卖?"戴眼镜的男生盯着保温桶里颤巍巍的肉块,"隔壁卤肉饭才十二块。"
林瑶盛肉的手顿了顿,舀起半勺浓稠的酱汁淋在荷叶饼上:"我们用的是凌晨五点码头的黑猪肉,每块都切十字花刀,焖了三个钟头。"她递出筷子,"你尝尝。"
油脂在齿间爆开的刹那,男生瞪圆了眼睛。冰糖的甜裹着绍兴酒的醇厚,瘦肉丝丝入味,肥肉化在舌尖竟似果冻般弹牙。更妙的是肉皮底下那层透亮的筋膜,带着陈皮的清香,分明是老周头卤肉的底蕴,却多了年轻厨子的灵秀。
"给我来两份!"男生掏出手机扫码,"能加微信预订吗?明天我室友生日..."话没说完,队伍里突然挤进来几个穿潮牌的男生,为首的举着直播手机:"听说你们盗用老周头的秘方?我们可是花了大价钱买的正宗..."
陈默抄起锅铲的瞬间,林瑶已经掀开了摊位底下的纸箱。泛黄的买断合同、老周头按红手印的收据,还有今早收到的感谢信——孙子手术成功的老周头特意寄来的腌笃鲜罐头,此刻在煤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
"方子是我们买断的,工艺是我们改良的。"林瑶盛肉的动作依旧稳当,"就像这东坡肉,老祖宗的法子是地基,年轻人的巧思才是砖瓦。"她舀起一勺肉汁浇在米饭上,琥珀色的汤汁渗进颗粒分明的五常大米,"要直播的话,记得拍这个——"
镜头扫过案板时,陈默正在给第二锅肉码放焯过水的竹荪。这是林瑶昨晚突发奇想的点子:用竹荪吸去多余油脂,让肥厚的东坡肉多了山野的清鲜。穿潮牌的男生尝了一口,直播间突然飘过满屏"卧槽"。
九点半,最后一块东坡肉被文学院的教授买走。林瑶数着钱箱里的现金,突然听见系统提示音在耳边炸响:【叮!改良传统菜式达成,奖励"夜市通行证"一张——可在任意景区定点摆摊一周。】
陈默凑过来时,女孩正对着手机屏幕笑。相册里存着今早的照片:老周头抱着孙子在病房吃东坡肉,小娃娃油乎乎的脸上沾着饭粒,背景里的窗台上,摆着他们昨天送去的卤肉饭保温桶。
"明天去海边摆摊吧。"林瑶把银杏发夹往头发里按了按,晚风掀起她的围裙角,"带着新学的钱江肉丝,还有..."
"还有瑶式东坡肉。"陈默替她把碎发别到耳后,远处传来收摊的吆喝声,煤油灯的光晕里,女孩腕间的淡红痕迹渐渐淡成月牙。
夜市尽头,穿"食尚社"卫衣的男生们正围着手机讨论。屏幕里是林瑶教老周头孙子拌米饭的视频,肉汁裹着米粒,在夕阳里闪着细碎的光。有人突然起身:"明天我们去帮瑶姐支帐篷吧,听说海边风大..."
星光落在保温桶底的油渍上,像撒了把碎钻。林瑶收拾案板时,发现陈默偷偷往她围裙口袋里塞了颗水果糖。剥开糖纸,是小时候校门口五毛钱的橘子味,甜得人眼眶发热。
喜欢美食从系统:摆摊开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美食从系统:摆摊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