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的,躲在地下避难城市中的人们,安全程度也会上升一些。
“我明白了,秦院士。”
这位老领导点了点头,然后直接了当的问道,
“那秦院士,这个方案是有什么难题吗?”
“现目前的激光武器功率不够,先前提到的整个以激光武器为主的计划的前提基础,不是以现在的激光武器威力为标准,而是理想状态下的,能够实现的激光武器极限为标准。”
也就是说,需要有那么一个理想状态下实现了的激光武器,才能够有实现这个计划的可能。
而现在,这个激光武器还并没有实现,实现这个激光武器的状态,也不太那么理想。
老领导听懂了,然后再看着秦裕,等待着秦裕详细说明一下情况,
“我们需要在月面,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型激光武器,然后,以一个足够的能源系统,来支撑该激光武器的能量功率。”
“目前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无法提供支持吗?”
“以目前氘氚聚变反应堆的整体体量,可能很难完成在月面的建设。”
“虽然目前湍流理论的一些变化,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缩小氘氚巨型反应堆的体积,但在目前的运力技术上,压力依旧巨大。”
“此外,氘氚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功率,也还要差一些。”
此刻氘氚聚变反应堆足足几个体育场大,最高处高度超过两百米,
能够普及建设,完全依赖于这个时代夸张的生产力。
但稍微估算一下,就会知道,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的重量可能超过千万吨。
即便不考虑氘氚聚变反应堆中单个设备,单个部分的体积,
就重量,以目前每艘火箭仅两百吨的地月运载力,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火箭。
“即便是以生产力,强行覆盖运力技术上的压力,以大量的运载火箭完成在月面上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占用的过多生产力,可能也会影响原本部分地下避难城市的建设,得不偿失。”
听着秦裕的话,老领导点了点头,听到这儿,其实他也已经想到,这个计划的核心在哪儿了。
“所以?”
“这项计划需要依赖于氦3聚变反应堆的实现。”
“在原本的预期中,氦3聚变反应堆的体积更加紧凑,要比目前的氘氚聚变反应堆小一些。”
“此外,按照计算,单个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也足以支撑这座理想状态下激光武器的激发。”
“那这种情况下,秦院士,你们的压力就很大了。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在接下来剩下不到十五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研制吗?”
听着老领导的话,秦裕也没有大包大揽,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不太确定的事情。
氦3聚变的研究本身也很困难,
虽然目前解决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但整个氦3聚变反应堆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还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秦裕自己也只能说尽力。
想了想,秦裕只是对这位老领导说道,
“只能做一下尝试,不能抱有太多期望。从时间上来说,可能只能够越过地面的氦3聚变反应堆运行试验,直接在月面上,完成首座氦3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并完成首次运行。如果能够成功,这个首次完成运行的氦3聚变反应堆,就作为激光武器的能源支持。如果失败了,也就只能失败了,大概率不会再有二次建设,二次尝试的时间余量。”
秦裕的意思,其实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两杆,
成功了也就成功了,成功了固然最好,但也直接做好失败预期。
反正失败了,也就原来一样,没有太多损失。
而能够在如此紧张的时间里,做现在这种尝试,
也是因为是在智能时代了。
如果是在智能时代之前,这种尝试想都不用想了,
即便是秦裕凭借他的‘超级大脑’,破解了氦3聚变技术中的一些难题,
如此短的时间里,人类文明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完成氦3聚变反应堆在月面的建造。
也就此刻智能时代,生产力足够的情况下,能够做一下这种尝试。
“行,秦院士,你们的方案,我们一定是支持的。”
“不过,就像是您所说的,这件事情本身想要成功,就需要各个环节都走在理想状态才能够实现。我们也不会要求,这个尝试一定成功,所以,秦院士你和负熵研究院中其他研究团队中研究员们,也不用有太大的压力。”
“本身,我们其实也没有想过,能够对2801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什么干涉,即便干涉计划没有成功,也不影响我们在这场末日危机,末日灾难中,文明继续延续下去。”
这位老领导,重新站起了身,伸出手,和秦裕的手握在了一起,表达了对秦裕和负熵研究院的支持。
秦裕点了点头,也没有说什么。
对于秦裕来说,这次尝试也就只是一个尝试,
因为即便是这次尝试成功,对2801号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情产生一点微弱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