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型的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能够实现更多自由度更精细化的作业,
可以说是为这个智能时代的发展,再提供了一些基础。
相应的,
在其他各领域,各智能机械的硬件发展上,从信息去噪所,到材料研究所,实际上陆陆续续也都做出了不少突破,
给智脑计划中强人工智能在协调各领域生产时,更多的发挥空间。
同时,还可以看到,
在物理领域,数学领域等基础理论领域,
在人联中的相关理论期刊上,也时不时就能够看到一些亮眼的新理论和新想法,
秦裕偶尔也会翻看一下这些期刊上,刊登的这些有意识的论文。
从地下回到地面的这些年,
可以看到,
不光是人类文明智能工业生产规模在快速扩张,
人类文明科研领域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
即便是秦裕没有直接介入的那些领域,也同样很热闹。
看起来,
就像是人类文明整体也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话。
但本质上,
是此刻人类文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入到智能时代之后,生产力解放后,社会分工逐步完成的双重作用影响。
智能授课机器人从上到下的彻底普及,
保证了从社养局出生的每一个孩子们,都拥有着足够的教育资源,
在这个时代,只有真得有一定天赋,在这种堪称饱和的教育资源下,就一定不可能被埋没。
这些年,智能授课机器人的教育能力,还在一直被优化。
除了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一直在持续收集教育体系运转的相关数据以外,
就跟‘食物研究所’一样,教育体系也有相应的‘教育研究院’一直在从事着相关领域的研究。
这个时候的智能授课机器人,完全可以针对每一个孩子进行一对一因材施教。
而资源和生产力都足够的情况下,
只要一个人想读书,那他就能够一直读下去。
这个时代也分小学,中学,和大学这种学习阶段。
但比如中学,一个人它可以直接一年读完,也可以读六年乃至更长。
通过随时可以申请进行的考核,就能够继续升学。
按照这个时代的情况,一个人理论上可以一辈子都待在学校里读书。
就连负熵研究生院中,
都有不少最开始可能学习社会学,然后转头又转去数学的,最后又跑去搞生物研究的这种类型的研究员存在。
在‘秦裕教授’那个时代,人们会为秦裕教授最开始学习的是哲学,最后转到生物领域的研究上感到诧异和惊叹。
这个时代的人们,只会对当时的人们感觉诧异这件事情诧异。
最开始学哲学,然后发现对生物领域感兴趣,再去进行生物领域的学习,这不是很正常吗?
让校园里一对一授课的智能授课机器人换个模块不就好了吗?
此外,
就是整个社会面上,生产力解放带来的效果了。
人们被从整个生产中解放了出来,那这些脱离需要进行的生产工作的人们,自然需要有新的去向。
去向自然就是研究领域。
在经过进入智能时代这些年过后,智能时代之后出生的人们慢慢成长了起来,
整个人类文明也已经形成了新的社会分工。
即便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天赋做研究,即便不是每个做研究的人,都像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一样天赋卓绝。
但整个人类文明,各领域,各细分领域中的研究员总数都需要以十亿进行计数的时候。
哪怕是天赋按金字塔分布,这么多研究员基数,也该冒出来远超过往的,处于顶端的天才研究员了。
哪怕是这些处于天赋金字塔底部的研究员们,没有办法解决一些跨时代的难题,
也终归,能够带来一些反应了。
而此刻,
整个学界各领域的繁荣,就是这些反应的结果。
同时,
在这个人类文明才刚经历完末日危机,刚从地下避难城市回到地面的时刻,
人们对于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也都是斗志昂扬而充满积极性的。
社会集体抚养举措的持续,也保证了整个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着足够的活力。
……
时间,
就在整个人类文明的繁荣和积极发展中,继续往前。
人联纪元第三年。
两三年的时间,足够让智能时代的人类文明,完成225座巨型地面城市的建造。
而这一年,距离人类文明重新正式开始月面进一步开发和建设过去一年时间,
月面的变化,自然也是显着的。
首先,
即便是人联此刻优先开发着月面资源,而非建造月面城市,
仅仅只是连带着,曾经人类文明在月面建造的月面基地,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已经是小城镇规模的月面基地,
到这时候,已经完全可以被称呼为月面城市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