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可惜,
这个问题的研究,
对于斯托文明来说,显然还是太特殊了。
涉及到斯托文明智慧种族躯体太过于深入的底层机制,
要是将这些信息交到人类文明乃至于其他文明手里,对于斯托文明来说还是太过于危险了,
双方文明即便是到现在,已经有不小的信任基础了,但也没有互相信任到可以互相托付文明生死的程度。
所以,这相关的研究成果,遗传记忆机制的相关内容,
也并没有出现在斯托文明给出的技术清单上。
最后,
这段时间里,
即人工智能技术,延寿技术之后,
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再进行的较大的技术交换,
来自于能源领域和航行技术领域。
……
对于任何文明来说,这大概都是文明中,最核心的两个领域。
前者直接决定着,文明能够发展到何种规模,能够发展到哪种程度。
文明中一切运转,一切产出,都需要足够的能源来支撑。
后者,直接决定着,一个文明能够统治多大的疆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文明的运转,
乃至在与敌对文明遭遇时,直接决定着文明的存亡。
甚至斯托文明对于文明等级的划分,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这两个领域的不同。
而之所以,
两个文明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这两个领域的技术交换交流,
一是,
到这一年时,
距离人类文明首次发现斯托文明的踪迹,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时间,
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首次通过电磁信号完成交流,已经过去了十八九年,
斯托文明的星际舰队群停泊在柯伊伯带也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
期间,双方文明完成了多次会面,多次交流,多次合作,
走过了两个文明往来的多个重要阶段,
两个文明互相之间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认知,对于对方文明的行为逻辑有了一些可预期的空间,
有了一些信任基础。
二是,
双方文明都有在这两个领域,继续进一步提升的需要,
有很大程度的,技术互换,技术交流的必要。
此外,
能源技术和航行技术的发展,虽然对两个文明的整体发展影响都很大,
但短时间内,
在双方文明都交流欲望,大于发生一场星际战争的欲望的情况下,
即便这两项技术在交流中,双方文明实现一定发展,
暂时没有太直接的威胁。
至少,即便是到现在为止,双方文明都还没有对什么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等星际战争武器,进行任何层面的技术交流。
……
这两项技术交换的过程,
秦裕肯定是参加了。
毕竟,人类文明这边,可能也实在是很难找到,在这两项技术领域能够超过秦裕的研究人员了。
此外,
在斯托文明到来的这些年,
除了先前对强人工智能技术再进行了一些研究以外,
这些年,哪怕是DT04电推进系统已经实现,
但秦裕大部分时候,直接参与研究工作时,
还是领着负熵研究院能动所一众研究团队,研究员再进行电推进系统的研究。
在首次遭遇到了其他地外文明之后,
这大概就是人类文明目前最紧迫的研究需要了。
先不说其他的,如果人类文明的星际飞船航行速度足够,
至少打不赢还能够往星空深处逃离,有更多的腾挪空间。
此刻,
对于斯托文明的能源技术和航行技术,秦裕还是很好奇的。
……
因为关乎的技术领域过于重要,
所以哪怕是有那么多前提条件,让双方文明达成了在这两个领域进行技术交换的一致,
但双方真正进行技术交换时,还是进行的异常谨慎。
花费了大概整整一年时间,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才在来回之间,大致完成了能源领域的交流,
斯托文明能源相关技术也汇总到了秦裕这里。
首先,
从先前的几项技术交流中,
就可以看出来,斯托文明在生物技术上,有着相当程度的研究。
这可能和斯托文明的天然环境有关,
也可能和斯托文明在漫长迁徙中,接触过不少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物形态,不同生物底层机制有关。
只是,斯托文明在能源技术的发展上,
也和生物技术有一定联系,是有些超出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员们预料的。
在能源方面,
人类文明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得天独厚了,在人类文明的可控核聚变发展到氦3聚变阶段时,月球上就有足够的氦3供人类文明发展使用,
而斯托文明,在这方面则更加‘过分’。
人类文明最早用于实现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关键材料,是由人类文明自己研究合成的。
在氦3聚变技术的研究时,更是如此,是秦裕直接参与材料领域的研究,以计算材料学的方式,‘找到’了那样合适的材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