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蟹站在会议室的正中央,手边摆着一杯喝到一半的咖啡,眼神却比那杯冷掉的液体还要清醒。他扫视一圈围坐在会议桌前的联盟和新文明代表们,心中默念:这是一场智慧与耐心的较量。
“各位,”他清了清嗓子,“昨天我们刚跟一群会发光、爱跳舞(其实是吼叫)的大螃蟹干了一架,现在是时候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怎么对付它们。”
一位联盟成员皱眉:“老大,你确定那是‘跳舞’?”
“我亲眼看到它在原地转圈,嘴里还哼着‘我在人间修仙,在天上养鱼’。”黄蟹信誓旦旦地说。
众人面面相觑,没人敢反驳。
“咳咳,”新文明的一位代表咳嗽两声,“我们可以先从已知信息入手,比如它们的行为模式、弱点、以及……为什么突然出现。”
黄蟹点头:“好主意。来,谁有记录?”
于是,会议室内开始播放战斗录像。画面中,那些生物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动作迅猛,防御力惊人,但每当黄蟹指挥队伍集中火力攻击它们的眼睛时,它们总会短暂退缩。
“等等,”一名科研人员忽然打断回放,“刚才那段,是不是有光线闪过?”
所有人重新观看那一段视频,果然,在某次攻击时,一道蓝紫色的光束无意间扫过其中一只生物的身体,那只家伙竟然猛地后退了几步,像是被烫到了一样。
“有意思。”黄蟹眯起眼睛,“看来咱们的幸运色是蓝色。”
“这可能是巧合。”一位新文明的专家提出质疑,“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现象。”
“那就把它记下来。”黄蟹在白板上写下“对特定颜色光线敏感”。
接下来的讨论中,大家纷纷提出了各种应对方案。有人建议使用高强度噪音干扰生物的行动,有人提议用气味驱赶,还有人认真地问:“如果我们在身上涂满香蕉泥,它们会不会以为我们是同类?”
“别闹,这是严肃会议!”黄蟹敲了敲桌子,“不过……香蕉泥确实有点意思。”
经过一番激烈而离谱的头脑风暴,几条可行的策略逐渐成型:
使用高亮度蓝紫色光源进行干扰;
搭配低频声波扰乱其感官;
在关键部位布置陷阱,利用它们的体型优势反制;
用激光重点打击眼部区域;
准备备用逃生路线,以防万一。
“听起来不错。”一位联盟指挥官说,“但时间紧迫,我们需要快速验证这些方法是否有效。”
“那就来做个小实验。”黄蟹一挥手,几名技术人员立刻搬来了模拟装置,临时搭建了一个小型测试环境。
他们先用普通灯光照射模型生物,毫无反应。接着切换成蓝紫色光源,模型生物的“感应器”立刻发出警报声。
“哇哦!”众人惊叹。
随后加入低频声波,模型生物的动作明显迟缓了许多,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僵直状态。
“看来这套组合拳真有可能奏效!”黄蟹兴奋地拍桌。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蓝紫光需要更强的能量支持,声波设备也需要调整频率以匹配生物的反应机制。
“所以,”黄蟹转向技术组,“我们要尽快制造出合适的光源发射器和声波发生器。”
“材料呢?”有人问。
“这……”黄蟹顿了一下,“你们看着办吧,反正我不管,反正你们得搞出来。”
“……”
“还有,”他补充道,“最好能做成便携式的,不然背起来太重,我们可不想背着一座灯塔去打怪兽。”
“明白了。”
会议继续进行,随着策略的不断完善,现场气氛也逐渐变得紧张而有序。黄蟹一边听着汇报,一边在脑海中构建战术蓝图。
“等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带着这些新装备,杀个回马枪。”他嘴角微微上扬,“看看这群大螃蟹到底想守护什么宝贝。”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之时,一个细微的声音从角落传来。
“其实……我们文明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生物。”那位之前发言的新文明成员再次开口,“我们用一种特殊的共振频率让它们陷入混乱状态。”
“真的?”黄蟹眼睛一亮,“快说详细点!”
“那是一种基于水分子振动的原理,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激发生物体内水分的共振效应,从而影响它们的神经系统。”
“听起来很玄乎,但说不定真有用。”黄蟹看向技术组,“能不能结合进我们的方案里?”
“可以尝试。”技术组长点头,“不过需要更多数据支撑。”
“那就去采集数据。”黄蟹果断下令,“安排侦察小队回去一趟,带上监测设备,近距离观察这些生物的生理特征。”
“可是——”有人犹豫,“它们现在可能已经提高了警惕。”
“那就小心点呗。”黄蟹耸肩,“又不是让你们去送死,穿个隐形斗篷,戴个静音鞋,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隐形斗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