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诸将,凡有斩获功勋者,由各军详核上报,依功行赏!战殁者,厚恤其家!”宗翰最后环视全场,声音激昂,“今虽转攻为困,非我力有不逮,实乃欲以最小代价,尽收全功!此铁桶已成,兴庆府已成瓮中之鳖!待其粮尽援绝,或寒冬降临,便是破城之时!届时,三日不封刀之诺,依旧有效!诸君之功,本帅与朝廷,铭记于心!待凯旋上京,更有封妻荫子之赏!”
“谢大帅恩赏!愿为大帅效死!大金必胜!” 帐中诸将热血沸腾,齐声怒吼!丰厚的即时封赏和破城后的劫掠许诺,瞬间驱散了久攻不下的阴霾,士气再度高涨!习失、拔速离眼中凶光更炽;银术、希尹等年轻将领则感念知遇,战意昂然;娄室、翰鲁等宿将亦觉责任重大,不敢懈怠。
封赏完毕,宗翰大手一挥:“各归其位!按令而行!**锁死兴庆府!筑高土山!** 我要让李乾顺在城头,日日看着我大金儿郎的旌旗,夜夜听着我土山筑起的夯歌!直至绝望而死!”
**上京会宁府:奏对中的功勋簿**
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御案上,除了宗翰要求后勤的急报,还多了一份详尽的**前线将领功勋奏表**。表中不仅详述了习失、拔速离肃清外围、封锁信息之功;银术会州阻敌、回援灭奇之功;希尹稳守会州、洞察全局之功;习室剿灭阿沙敢不、稳定后营之功;翰鲁保障后勤、督造工事之功;更附上了宗翰对他们的擢升封赏建议。
朝堂之上,吴乞买再次出列陈奏,除了重申围困之策的必要性(消耗、民生、宋国威胁),这次特意强调了宗翰的**治军有方、赏罚分明**:
“陛下,宗翰虽未能一鼓而下兴庆府,然其转攻为困,实为老成之策。更难得者,其于前线**赏功罚过,条理分明**!习失、拔速离锁喉之功,银术可砥柱之劳,希尹运筹之能,习室定鼎之勇,翰鲁保障之勤,皆得擢升厚赏!三军将士,莫不感奋!此等统御之才,实乃我大金之幸!臣以为,宗翰所奏擢升封赏,皆合军制,当予照准!以彰功臣,以励士气!”
吴乞买此举极为高明:
1. **彰显公正:** 承认宗翰麾下的功劳,显示自己作为储君的公允,不因政见不同而抹杀前线将士血功。
2. **安抚宗翰:** 明确支持宗翰的封赏决定,给足对方面子,缓和因后勤控制可能产生的直接冲突。
3. **分化拉拢:** 公开赞扬希尹、银术可等年轻宗室将领(他们未必完全倒向宗翰),暗示朝廷(吴乞买)同样看重他们的才能和未来。习失、拔速离等悍将的擢升,也满足了其权力欲望,使其更依赖宗翰(也间接受朝廷制度约束)。
4. **为后勤控制打掩护:** 在大力肯定宗翰治军和将领功劳的氛围下,他提出的“分批有序拨付后勤”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是“为了大局稳妥”,而非刻意掣肘。
阿骨打看着那份详实的功勋奏表,听着吴乞买条理清晰的奏对,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满意之色。宗翰的统兵之能、吴乞买的处事之公,都让他感到欣慰。这才是他想要的大金未来。
“准奏!宗翰所请将领擢升封赏,一律照准!所需告身印信,着有司即刻办理,快马送至军前!后勤事宜,吴乞买,你务必妥善安排,确保围困无虞!” 阿骨打一锤定音。
**昌隆号的“贺礼”与杨靖的棋眼**
**金军大营,昌隆号交割点。**
中年管事指挥着伙计们,将一批标注着“贺仪”的货物卸下。除了按“计划”缩减并延迟送达的军械粮秣外,这次还额外多了十几口沉重的大箱子。
“将军,”管事对负责接收的金军将领(正是刚升了官的翰鲁手下)拱手笑道:“闻听贵军诸位将军立下不世功勋,王爷特命小人备下薄礼,以为祝贺!此乃辽东百年老参百株,高丽秘制金创药膏五百瓶,江南上等绸缎千匹,并西域美酒五十坛!请将军代为分呈诸位有功将军!聊表我昌隆号对大金勇士的敬佩之意!”
这手“雪中送炭”的贺礼,送得恰到好处。正值围困开始,攻坚暂停,将士们紧绷的神经稍缓,又有封赏喜讯,正是需要“锦上添花”提振士气之时。老参可补气,金创药是救命良药,绸缎美酒更是硬通货。这份“心意”,迅速赢得了金军将领的好感,连带着对昌隆号物资“偶尔延迟”的些许怨气也消散不少。杨靖借此进一步巩固了与金军,特别是宗翰核心圈子的“良好关系”,为他后续在宋夏边境的行动,披上了一层更安全的“商业伙伴”外衣。
交割完毕,管事回到帐中,再次铺开那张陇右地图。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在**固原(宋称镇戎军)、平凉(宋称渭州)** 两个点上。这两地扼守泾河上游,控扼关中通往河西的要道,土地肥沃,地势险要,更是宋国防御西夏(如今是金国)的传统前线堡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