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虽然不知道陆氏集团的财务数据,不知道陆家贵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具体赚了多少钱,但这么庞大的资金流动,根本无法隐瞒。
很快,通过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交易量、大额交易时间点进行综合推测,一个惊人的结论开始在全球金融圈和媒体圈疯传:
“来自华国内地的陆氏集团董事局主席陆家贵,在1997年7月延续至今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通过做空东南亚各国货币和做多港股恒生指数,总体获得了300亿美元左右的巨额利润。”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超级核弹,瞬间引爆了全球舆论!
当晚,香江某高档酒吧,几个外资投行的经理人聚在一起,话题核心全是陆家贵。
“上帝,三百亿,还是美元!”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英国人猛灌了一口威士忌,“我们整个投行的总资金规模都没他这次赚的利润多,简直太疯狂了!”
旁边一个亚裔面孔的经理人啧啧摇头:“何止是疯狂?简直是抢劫!不,比抢银行还快!听说他最开始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日本就赚了两百亿,然后全部压在了港股上,又赚了一百亿。”
“最可怕的是他的时机和胆量,”另一个年纪稍长的美国人感叹,“在所有人都恐慌抛售的时候,他敢巨资入场,联合港府救市,做多港股,这份眼光和魄力,活该他赚钱。”
“听说他内地只是个卖酒的?”
“卖酒的?呵,那只是他的第一家企业罢了,因为上市显得市值高一些。其实他的保健品公司、物流公司、电脑公司、飞讯QQ,都是国内顶尖甚至行业第一的存在。”
1999年1月初,全球各大财经媒体几乎都被同一个人刷屏。
《华尔街日报》:“东方巨龙的财富神话,陆家贵如何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狂赚300亿美元?”
文章详细分析了其操作路径,称之为精准而冷酷的金融闪电战,每次建仓、平仓都堪称经典,时机的把握没有任何人能赶上。
《金融时报》:“从华国酒业大王到全球金融之神,陆家贵的点金神手!”
文章回顾了陆家贵从宝坛老窖到此次金融操作的崛起历程,称其为华国新商业力量的象征。
《亚洲周刊》:“新亚洲首富诞生?陆家贵身家或超400亿美元!”
杂志封面采用了陆家贵某次公开活动上的照片,眼神锐利,背景是香港交易所的闪烁屏幕。
《香江经济日报》:“揭秘护港英雄陆家贵在本次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操作全过程!”
文章内容全面回顾了陆家贵从1997年7月做空泰铢,到最后保卫香江的全过程,文中颇多吹捧之词。
内地媒体相对克制,但同样充满了自豪感。
《经济日报》发表了长篇文章,称陆家贵为“华国民营经济的杰出代表,展现了新时期华国企业家的全球视野与金融魄力”。
而陆家贵家乡的《喀斯特日报》更是头版头条报道,用了超大号字体标题:“我省企业家陆家贵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展现华国风采。”
内文详细列举了陆家贵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精彩操作和最终冠绝全球的超高利润,语气与有荣焉。
飞讯QQ群、各大网络论坛、BBS,以及刚刚兴起的门户网站上,关于陆家贵的讨论更是热火朝天。
在陆氏集团旗下的神舟网吧里,几乎每一台电脑前都有人在浏览相关新闻,空气中弥漫着兴奋的议论声。
“我滴妈呀,三百亿美元,这得是多少钱啊?简直不敢想象。”一个戴着耳机的大学生猛地摘下耳机,对着旁边的室友惊呼,声音都变了调。
“陆董太牛逼了,这才是真正的民族企业家,去挣外国人的钱,比那些只知道在国内窝里横的强多了!”另一个年轻人满脸崇拜,手指飞快地敲着键盘,在论坛上和人激情辩论,“要不是陆董关键时刻入场做多,港股说不定还得跌!”
“他用赚来的钱布局国内实业,宝坛老窖、神舟电脑、通达物流,都是他的,还在洪灾中捐了十多亿!”
“妈的,以后喝酒就喝宝坛老窖,买电脑就买神舟,支持陆董!”有人当场表态。
论坛上,有人开了长篇热帖,详细梳理陆家贵的发家史:“兄弟们,我查了一下,陆董真是神人!92年发财证就挖到第一桶金,琼州地产热及时抽身,回老家收购快倒闭的酒厂,拿下央视标王,宝坛老窖就火了!然后又是电脑,又是网吧,现在又是互联网,这次更是直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抢钱。他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风口上,这眼光没谁了!”
下面跟帖无数,“膜拜金融之神”、“沾沾财气”、“求陆董出书”的留言刷了几十页。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东南亚国家的媒体将陆家贵描述为“冷血的金融强盗”、“踩着无数破产者和失业者的尸骨上位的吸血鬼”,言辞激烈地进行谴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