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为灾情的原因,李善长在朱棣成功烧制水泥之前,就已经动身前往此地赈灾。
等他稳住灾情,有关水泥的种种情报和相关命令也传到他面前。
同时传到他手中的,还有装大小,形状酷似扭曲的“王”的水泥块。
根据传信过来的相关描述,李善长立马就意识到水泥和此物的重要性。
故而在灾情稳定下来,人手也日渐宽裕后,立马开始着手将运来的水泥、砂石制备成混凝土,准备投入到斜面海堤的制造之中。
看着几位知府都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李善长心中暗笑。
所谓井底之蛙,不知此方天地的辽阔和浩瀚。
其中的奇物,又何止是水泥?
未来大明有了这些奇物,何愁强盛不起来?
‘若非陛下重新启用我,让我知道陈平的存在,只怕也和他们一样,为了所谓的前途和一官半职劳心劳力,却不知道何为更加广阔的天空!’
李善长心中暗道。
他是有野心没错,过去朱元璋对他的防备和忌惮不无道理。
可现在不同,朱元璋将李善长的野心指引明确方向。
比起所谓的仿效洛水旧事,李善长更愿意看见大明帝国征服四海九州,君临天下!
“各位还是耐心看好吧,等到时候自然会见到分晓。”
一念至此,李善长也就没了和他们多余解释的念头,神秘兮兮地说道。
三名知府面面相觑,虽然觉得李善长就是在做梦,但对方的官职和地位摆在这里,任谁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反正等到他失败,就知道好歹了,可不能怪他们没提醒过!
……
三天后。
第一批模具里的混凝土已经凝固了,工人们按照李善长的命令,将这些装着混凝土的大木箱子拖运到需要建设斜面海堤的海岸。
李善长和知府也早早已经等候在此地,监督他们的工作。
随着将其中一个木箱四周的木板取下来,一个四四方方,青灰色的巨大石块就出现在李善长和三位知府面前。
“这是?”
苏州知府见状,露出几分意外的神色,这和他意料之中的土疙瘩相差甚远啊。
“我记得灌进去的不是泥浆吗?怎么变成石头了?”扬州知府不解道。
“这些木箱之中要是都是这种石料,怕不是得花费不少银子吧!”
松江知府颇为肉疼。
“三位大人前去细看一番,就知道了。”
李善长没有过多解释,语气平静淡定,眼神之中却流露出一种看好戏的神色。
三名知府依言而行,靠近之后像是随便看了一眼,可接着他们就像是看见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物一样,眼神之中流露出几分震惊和意外的神色。
苏州知府不由得伸手上去触摸这混凝土块,又敲了敲,脸上的惊异之色越发明显。
“这,这是石头?为何质地如此奇怪?而且为什么石头里面还会有砂石?这不对吧?”
苏州知府明显是有些怀疑自己的见识了,疑惑地直挠头。
“本官过去也从未见过这等青石,不,与其说是石头,倒不如是像是某种黏土或者泥巴在模具里面定型过一样……可偏偏这种硬度,又和寻常的土旮瘩大相径庭……”
扬州知府思索一番后,看向混凝土块的神情也变了变。
“李大人说要造海堤,用的莫非就是此物?可这……”
松江知府欲言又止,因为他理解不了此物的制造过程。
明明之前他们是亲眼看见灌进去的是泥浆,怎么会变成这副模样呢?
“呵呵,这便是水泥的妙用,诸位之前的不看好,无非就是因为江淮一带土质松软,海岸又有潮水昼夜拍打,用寻常的手段想要修建海堤,自然是千难万难,可有了此物,就不再是问题了。”
李善长说罢,一声令下,让人将这些木箱之中的混凝土块统统倒在海岸上。
江淮一带土质松软,再加上有海水昼夜拍打冲刷,想要修建海堤,第一步就是打好地基。
为此李善长采用最为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沿着海岸线摆放混凝土块作为堤心石,以此来稳固地基。
等到今天运来的这批混凝土块都堆在海岸后,已经隐隐约约能够看见斜面海堤的几分影子。
接下来还有几个步骤,分别是装上反滤层,也就是用竹编制成网铺在上面之后,刷上水泥,等到水泥凝固后,就会形成较为平整的斜面,可以有效地分担海水冲刷的力道。
其次是沿着斜面海堤,投放大量的扭王字块,此举可以进一步将海水冲刷的力道减少,有助于增加斜面海堤的使用寿命。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一切都按照这个步骤进行。
四府的徭役都调了过来,日夜制造打混凝土,造水泥板。
李善长看速度还不够,甚至以工代赈,招收了不少受灾的百姓,加入海堤建造之中。
几千徭役加上百姓同时动工之下,斜面海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建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