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元节。
天还未亮,山北县城的大街小巷就响起了扫雪声。这不是衙役在当差,而是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清扫街道——为了今晚的灯会能办得热闹。
张老伯带着石洼村的乡亲们,天不亮就赶着驴车进城。车上装着新编的竹灯笼,还有连夜赶制的果脯礼盒。
“都精神着点!”张老伯吆喝着,“今晚来的客商多,别给咱们林大人丢脸!”
这样的场景在全县随处可见。往年初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们要么外出逃荒,要么在家挨饿。可今年,各村都忙着准备春耕,工坊里昼夜赶工,连老人孩子都在为采集山货忙碌。
辰时刚过,县衙前就排起了长队。这不是来告状的,而是各村来报备春耕计划的。里长们手里都拿着精心准备的文书,上面详细列着要种植的作物、需要的种子数量、预计的收成。
“李家集计划种红薯一百亩,土豆五十亩...”
“王庄要试种新引进的玉米...”
“刘店申请扩建果脯作坊...”
赵小乙忙得脚不沾地,却满脸喜色:“大人,百姓们现在比衙役还积极。昨天王庄的里长为了抢排头,天没亮就来了。”
林弈翻阅着各村报来的计划,心中感慨。半年前,这些百姓还对官府充满戒心,如今却主动配合,甚至抢着完成任务。
午时,工坊区传来好消息:新建的药材工坊提前十天完工。这不是工匠们赶工,而是附近的百姓自发来帮忙——搬砖的、和泥的、送饭的,人人争先。
“大伙都说,早一天开工,就早一天赚钱。”工头李师傅笑得合不拢嘴,“这样的百姓,打着灯笼都难找!”
更让人感动的是发生在学堂的事。新建的县学需要桌椅,百姓们二话不说,把家中最好的木材送来。有个老木匠带着三个儿子,连夜打了二十套课桌,分文不取。
“咱家祖辈不识字,吃了多少亏。”老木匠对林弈说,“现在大人给孩子们读书的机会,这点心意算啥?”
傍晚时分,灯会开始了。工商区张灯结彩,各色花灯争奇斗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盏三丈高的走马灯,上面绘着山北县这半年的变化——修水渠、种神粮、建工坊...
“这灯是谁做的?”林弈问。
“是竹器工坊的工匠们自发做的。”赵小乙回道,“他们说要把大人的功德都记下来。”
灯会上,百姓们见到林弈,纷纷行礼问好。不是畏惧的跪拜,而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孩子们追着他喊“林青天”,老人们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
“大人尝尝,这是我家新做的糖山楂。”
“大人看看,这是我儿子在学堂写的字。”
王铁柱带着护卫队维持秩序,却发现根本无需费力——百姓们自觉排队,互相礼让,连小孩子都不吵不闹。
“真是奇了,”王铁柱对林弈说,“往年灯会总要出些打架斗殴的事,今年连大声说话的都没有。”
这时,几个客商挤过来,激动地说:“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地方!百姓知礼守法,官府清廉高效,真是人间桃源!”
灯会最热闹时,百姓们自发唱起了新编的歌谣:
“林青天,种神粮,穷县变成米粮仓。
修水利,建工坊,百姓过上好时光。
减赋税,办学堂,娃娃都能读书郎。
这样的好官哪里找,山北百姓永不忘!”
歌声越来越响,最后全场上万人齐声高唱。许多老人边唱边流泪,他们想起了往日的苦,更珍惜今日的甜。
子时将近,灯会散去。百姓们离场时,地上干干净净,连片纸屑都没有。更让人惊叹的是,有几队年轻人自发留下,帮着收拾场地。
“大人去歇着吧,”带头的青年说,“这儿有我们呢。”
回衙的路上,林弈默默无语。林福忍不住问:“老爷,您不高兴吗?”
“不是不高兴,”林弈轻声道,“是责任更重了。百姓如此待我,我若做不好,对不起这份心意。”
第二日,更让人动容的事发生了。
天刚亮,县衙前就堆满了百姓送来的东西——一篮鸡蛋、几捆青菜、甚至还有活鸡活鸭。东西都不值钱,却是百姓的一片心。
“使不得!”林弈急忙出来制止。
张老伯代表众人上前:“大人,这不是送礼。您为咱们操心劳力,这点吃食补补身子。您要是瘦了,咱们心疼!”
最后拗不过,林弈只好收下几个鸡蛋,其余的都折成银钱,让赵小乙悄悄送回各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三天。百姓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林弈的拥戴:有人连夜赶路,就为送一罐自家腌的咸菜;有人把孩子的第一张字帖送来给林弈看;更有人在家中供奉长生牌位,早晚祈福。
“得民心者得天下。”赵小乙感慨道,“古人诚不我欺。”
但林弈没有被冲昏头脑。他趁热打铁,颁布了《春耕十条》,从选种到施肥,事无巨细都有规定。若是半年前,百姓定会嫌官府管得太宽。可现在,各村争相学习,唯恐落后。
最让人惊叹的是民兵训练。王大有原以为要费尽口舌才能招够人,没想到告示一出,全县青壮争先报名。训练场上,人人认真刻苦,进步神速。
“这样的兵,”王大有对林弈说,“一个能顶十个!”
正月末,山北县迎来了第一场春雨。百姓们冒雨春耕,脸上却带着笑。雨水滋润着土地,也滋润着人心。
林弈站在城楼上,望着雨中忙碌的身影。这些朴实的百姓,用最真诚的方式,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福伯,取纸笔来。”他忽然道,“我要给周学政写信。”
“老爷要汇报政绩?”
“不,”林弈望向远方,“我要请学政推荐几个懂农事、通工商的人才。山北县的发展,不能只靠我一个人。”
雨越下越大,田野里却欢声不断。在这片被春雨浸润的土地上,希望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而比经济成果更宝贵的,是那万众一心的民心。
这民心,才是山北县最坚实的根基。
喜欢天命寒门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天命寒门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