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无岁月。联盟舰队在沈流石那微弱却坚韧的“认知灯塔”指引下,于光怪陆离的规则乱流中艰难漂泊。时间失去了意义,唯有舰船能量储备的缓慢下跌和人员伤势的反复,提醒着他们现实的残酷。
守墓人主持的“认知加固”仪式起到了作用。沈流石残存的烙印不再继续消散,反而如同被信仰之力滋养,与联盟集体的意识连接得更加紧密。虽然依旧无法主动传递清晰的意念,但那种“同在”的感觉,如同一剂强心针,支撑着每一个人在绝望边缘挣扎求存。
他们不再盲目地穿梭于混沌。在沈流石那共享的“认知滤镜”影响下,他们开始尝试理解、甚至有限度地利用这片疆域的规则。
一位放逐者工程师,在维修舰船灵能回路时,福至心灵地依照脑海中那模糊的、关于“熵寂静默”的认知指引,调整了几个关键节点的能量频率,竟意外地让舰船在穿越一片狂暴的能量辐射带时,受到的损伤减少了三成。
一位厚土界阵法师,在布置临时警戒阵法时,融入了对“归墟包容”意蕴的浅显理解,使得阵法不仅能预警能量入侵,甚至能一定程度上“抚平”小范围的规则碎片扰动,创造出短暂的稳定区。
这些微小的成功,如同黑暗中零星的火花,逐渐汇聚。联盟不再仅仅是混沌中的被动漂泊者,他们开始笨拙地、以自身文明的特质和沈流石留下的认知遗产为工具,在这片蛮荒之地上,尝试“绘制”属于自己的、微小的“秩序区域”。
沈流石的“认知烙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核心的“绘图基准”角色。他自身对多种宇宙终极力量的理解,成为了联盟解读混沌、建立临时规则的“理论基石”和“校准器”。
这一日,舰队依照冥冥中的认知指引,抵达了一片相对奇特的区域。
这里不再是无休止的能量风暴和规则碎片,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结构感”。虚空中漂浮着无数大小不一、形状规则的暗银色“板块”,这些板块之间由流动的、半透明的能量纽带连接,构成了一个庞大、复杂、却又死寂无声的立体网络结构。网络的一些节点上,还残留着某些巨大装置基座的遗迹,风格与肃正议会迥异,更加古老,更加……精密。
“检测到残留的宏观结构信息……疑似某个已消亡高等文明的……‘计算矩阵’残骸。”欧几里得的光影分析着,带着一丝惊叹,“其运算逻辑似乎基于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多维几何拓扑,即便残破至此,依旧在自发吸收周围的混沌能量,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结构稳定。”
一个废弃的、巨型的宇宙计算机残骸?
守墓人心中一动。如果能够利用这片相对稳定的结构,或许能建立一个临时的、更加安全的据点,甚至……尝试修复部分功能,获取信息?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他意识深处那沉寂的“认知灯塔”,似乎微微明亮了一丝,传递出一股带着赞同与指引意味的微弱波动。
沈流石也认为这里是合适的落脚点!
“搜索这片网络结构,寻找能量反应最稳定、结构最完整的区域!”守墓人立刻下令。
舰队如同小心翼翼的工蜂,开始在这片庞大的暗银色网络结构中穿行、探查。最终,他们在一片由数百块巨大板块环绕、中心有一个相对完整球形节点的区域停了下来。这里的能量流动最为平缓,结构也最为坚固,甚至球形节点内部,还残留着部分未完全损坏的、散发着微弱白光的能量导管。
“就是这里了!”守墓人下定决心,“以球形节点为核心,依托周围板块,构建我们的临时据点——‘灯塔前哨’!”
命令下达,残存的联盟力量立刻行动起来。放逐者的工程师们利用舰船携带的备用材料和灵能焊接技术,开始加固板块之间的连接,构建基础的防御工事和居住模块。厚土界的修士们则联手布下层层叠叠的防护与隐匿阵法,将沈流石认知中关于“沉寂”、“包容”、“变量”的意蕴融入其中,使得阵法不仅能防御能量冲击,更能一定程度上“欺骗”混沌规则,降低被未知存在发现的概率。
欧几里得则试图接入那球形节点的残留系统,解读其中可能蕴藏的信息。艾拉也调动“森之梦”方舟残存的生态能量,尝试在几个相对封闭的板块内部,建立小型的、可循环的生态种植区,解决部分食物来源。
这是一次真正的、在混沌中建立秩序的伟大尝试。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沈流石那无形的影响。他的认知,如同一个看不见的模板,引导着联盟将自身的技术、修行体系与这片陌生疆域的规则碎片相结合,催生出了独特的、充满韧性的“混沌生存术”。
数日之后(以舰船内部计时为准),一个简陋却功能齐全的临时据点,已然初具雏形。它如同一个寄生在巨大计算矩阵残骸上的、充满生机的“菌落”,在无尽的混沌中,点亮了一小片属于流亡者的微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