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基坑边缘的临时检测点前,苏晚蹲在地上,指尖轻轻触碰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这道裂缝长约30厘米,宽度约0.3毫米,沿着昨天刚浇筑的支护梁延伸,虽未贯穿梁体,却足以说明混凝土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检测组的工程师拿着回弹仪,脸色凝重地报出数据:“苏设计师,回弹值只有45MPa,远低于C60混凝土的标准值55MPa,而且我们取样检测发现,粉煤灰掺量高达35%,超过国家标准上限15%,这是导致强度不足和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
“所有已进场的王氏混凝土,不管是堆在料场的还是已经浇筑的,全部标记封存,禁止继续使用。”苏晚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另外,立刻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已浇筑的支护梁做钻芯检测,确认内部是否存在空洞或疏松,结果必须在今晚八点前出来——如果内部质量不达标,这部分支护梁必须全部拆除返工。”
工程总监赵磊在一旁点头应下,拿出对讲机安排工作,语气里满是庆幸:“幸好昨天没让王氏的货车进场,不然要是把这批不合格的混凝土用在溶洞填充上,后果不堪设想。”
苏晚没接话,目光落在料场堆成小山的混凝土罐车上——这些罐车上还贴着王氏建材的标识,车身上的“C60高强度混凝土”字样此刻看来格外讽刺。她拿出手机,刚想给顾沉舟发消息汇报工地情况,顾沉舟的电话先打了过来。
“工地那边情况怎么样?”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背景里隐约有汽车引擎的轰鸣,“监察部刚传来消息,李副总已经到了机场,买了今晚七点飞国外的机票,说是‘临时加派的考察任务’,我现在正往机场赶,准备拦他。”
“工地这边发现已浇筑的支护梁出现裂缝,混凝土强度和粉煤灰掺量都不达标,我已经安排封存和返工检测了。”苏晚快速说完工地情况,话锋一转,“警方那边有消息吗?小雅留下的‘码头仓库’线索,查到具体位置了吗?”
“警方锁定了城东的旧码头,那里有十几个废弃仓库,王氏建材的老板半小时前带着两辆车去过仓库区,现在还没离开。”顾沉舟的声音顿了顿,带着明显的顾虑,“我本来想让你在工地等消息,但码头那边需要专业人员确认证据——王氏仓库里可能藏着不合格混凝土的生产记录或未出厂的货,你能不能带检测组的人去一趟?赵峰会派两名安保跟着你,确保安全。”
这是一场典型的“双线作战”——一边是要拦截准备跑路的李副总,切断顾氏内部的勾结链条;一边是要去码头追查王氏的核心罪证,阻止他们销毁证据。苏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答应:“我现在就带检测组过去,码头具体位置发我手机上,有情况我会第一时间跟你联系。”
挂了电话,苏晚跟赵磊交代好工地后续事宜,带着两名检测工程师和赵峰派来的安保,驱车赶往城东旧码头。车子驶离市区,路边的高楼逐渐变成低矮的厂房,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味——城东旧码头是十几年前废弃的货运码头,如今只剩下十几座破旧的仓库和锈迹斑斑的起重机,平时鲜少有人往来,正好成了藏东西的绝佳地点。
下午四点半,车抵达码头入口。苏晚让司机把车停在远处的隐蔽处,自己和检测工程师、安保下车,沿着码头边缘的小路往仓库区走。仓库区里静得可怕,只有海风刮过铁皮屋顶的“哗啦”声,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轮船汽笛声。
“警方说王氏的车停在3号仓库门口,我们小心点,别惊动他们。”苏晚压低声音,指了指不远处一座贴着“3”号标识的仓库——仓库门口停着两辆黑色越野车,车旁站着四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正警惕地四处张望,显然是王氏老板的保镖。
两名安保对视一眼,从背包里拿出伸缩棍,对苏晚比了个“掩护”的手势,然后悄悄绕到仓库侧面,吸引保镖的注意力。苏晚趁机带着检测工程师,快速跑到仓库后方的通风口——通风口的铁皮已经生锈,有一道缝隙,刚好能看到仓库内部的情况。
透过缝隙,苏晚看到仓库里堆满了袋装的粉煤灰和水泥,墙角还放着几台搅拌机,地上散落着几张纸质文件。王氏老板正站在一张桌子前,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正和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说话,声音隐约能传出来:“把这些生产记录和不合格的混凝土样品都烧了,不能留下任何痕迹!警方已经查到这里了,再晚就来不及了!”
“生产记录!”苏晚心里一紧,转头对检测工程师说,“你在这里等着,我进去拿记录,安保会帮我牵制住外面的保镖。”
没等检测工程师反应,苏晚已经从通风口旁边的窗户爬了进去——窗户的插销早就生锈,轻轻一掰就开了。她落地时尽量放轻脚步,沿着仓库的货架往桌子方向移动,眼睛紧紧盯着桌上的文件——那些文件上清晰地写着“C60混凝土配比调整记录”“不合格产品流向表”,甚至还有一张“顾氏项目供货清单”,上面标注着“降低强度标准,确保利润”的字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