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晨雾还没散,樱花大道就浸在一片浅粉的柔光里。苏晚蹲在樱花树下,手里举着帆布包样品,浅粉的帆布与枝头的樱花相映,花瓣上的透空绣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撒了把细碎的星光。
“再往左挪一点,”顾沉舟举着相机,指尖轻轻调整角度,“让樱花枝挡住帆布包的边角,这样拍出来像包‘长’在樱花里,更自然。”
苏晚听话地调整姿势,刚稳住手,就感觉肩头多了件外套——是顾沉舟的浅咖色外套,还带着他的体温。“早上雾凉,别冻着,”他弯腰帮她把外套领口扣好,“你昨天说透空绣要拍光影效果,现在晨雾散了点,光线正好,咱们抓紧拍。”
爸爸扛着三脚架走过来,手里还拎着个小喷壶:“我刚在旁边的花店借了点水,给樱花喷点雾,拍出来更水灵,像刚下过小雨。”他对着枝头的樱花轻轻喷了两下,水珠挂在花瓣上,在晨光里泛着亮。
妈妈则拎着保温桶跟在后面,掀开盖子,热豆浆的香气就飘了过来:“拍了半天肯定饿了,先喝杯豆浆垫垫。我在里面放了点桂花蜜,甜不腻,还能暖身子。”
苏晚接过豆浆,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她看着眼前的场景——顾沉舟专注地调相机参数,爸爸仔细地给樱花喷水,妈妈温柔地递上热饮,晨雾中的樱花像被施了魔法,连空气里都飘着“用心”的甜。
“你看这个角度,”顾沉舟忽然喊她,镜头里的帆布包半掩在樱花间,透空绣的光斑落在包身,浅粉的底色衬得樱花更柔,“这样拍出来,客户肯定会觉得‘这包就该春天背’。”
苏晚凑过去看,眼眶忽然有点热——从秋系列的台历到春系列的帆布包,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家人的支持:爸爸找的棉麻料、妈妈绣的手帕、顾沉舟磨的角度,这些细碎的温暖,比任何设计技巧都让作品有“魂”。
正拍着,爸爸忽然蹲下身,对着一朵半开的樱花举起微距镜头:“你们看这花瓣的纹路,像不像你帆布包上的绣线?我拍下来给你当参考,以后绣线的密度就能按这个来,更贴近自然。”
苏晚赶紧凑过去,镜头里的樱花花瓣脉络清晰,细得像妈妈手帕上的针脚。“太像了!”她掏出随身笔记本,快速画下纹路,“以后透空绣就按这个比例,不疏不密,刚好能透出光,还不勾丝。”
顾沉舟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你这笔记本都快成‘灵感本’了,上次苏州秋景的银杏纹路,这次樱花的脉络,都记在上面,比设计软件还管用。”
拍完樱花大道,一行人回民宿休息。老板阿姨早已煮好了海棠茶,浅粉的海棠花浮在茶碗里,香气清雅。“我刚在院子里摘的海棠,”她笑着把茶碗递过来,“你们拍了一早上,喝口茶解解乏。对了,院子里的石桌我擦干净了,你们要是拍手帕特写,放上面正好,背景就是海棠树。”
妈妈眼睛一亮,赶紧拿出樱花手帕:“我正想拍手帕跟帆布包的搭配,石桌当背景太合适了!晚晚,你把帆布包放在旁边,手帕铺在上面,我来摆花瓣,肯定好看。”
苏晚按妈妈说的摆好道具,顾沉舟举着相机,爸爸则在旁边用小镜子反射光线,让手帕上的蝴蝶绣更显立体。“完美!”妈妈看着镜头里的画面,“手帕的蝴蝶像要飞到帆布包上,客户看到肯定会喜欢这套搭配,说不定还会一起买。”
下午,一家人去太湖边拍逆光樱花。夕阳西下时,太湖的水面泛着金红的光,樱花在逆光中透着浅粉的轮廓,像画里的场景。苏晚坐在湖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笔记本记录灵感:“帆布包的侧兜可以加个小挂环,挂个樱花形状的小坠子,跟逆光的樱花呼应。”
顾沉舟坐在她身边,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这个主意好,小坠子用亚克力的,轻还不容易碎,客户背着也方便。咱们回去就跟厂家说,加个小坠子,成本不高,还显特色。”
爸爸则举着相机,对着逆光的樱花拍个不停:“你们看这光影,落在帆布包上肯定好看,我拍点空镜,给宣传视频当开头,先展示太湖的樱花,再引出帆布包,过渡更自然。”
妈妈在旁边捡了几片完整的樱花花瓣,小心翼翼地夹进苏晚的笔记本:“这些花瓣压平了,以后可以当设计素材,印在便签纸上,客户用的时候还能闻到樱花的淡香。”
晚上回到民宿,苏晚跟小林视频分享当天的素材。小林看着镜头里的樱花和帆布包,兴奋得直拍手:“晚姐!太好看了!尤其是逆光拍的那组,帆布包像融在春天里,我现在就开始做宣传图,保证把春天的温柔感做出来!”
“辛苦你了,”苏晚笑着说,“咱们明天去拙政园拍海棠,你要是有时间,也想想宣传语,比如‘把春天装在包里’,既简单又好记。”
挂了视频,一家人坐在民宿的院子里,围着石桌喝海棠茶。院子里的海棠花在灯光下泛着浅红,远处的太湖传来隐约的水声,像在为春天伴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