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是黑云寨当家,但请你坐下叙话总不为过吧?"这话让朱传武耳根发烫。他初来乍到虽未遭白眼,可空有本事不得重用也是常事。毕竟身处序列,能投奔一心抗日的358团已属万幸,哪怕从副官做起也认了——只要能打回老家,能杀鬼子!
二人隔桌对坐。朱传武对许平谈不上反感,反倒生出几分好奇,只是多年沉默寡言的性子改不过来。许平嘬着茶盏笑道:"放轻松,我又不吃人。聊聊这茶如何?"
"恕我直言..."朱传武憋了半天终于开口,"这茶...我尝不出滋味。"
许平险些喷出茶汤,大笑着摇头:"也是,你们那地方的人,顶天就喝个茉莉花吧?"见对方欲言又止的模样,他忽然想起朱家老三似乎做过茶叶买卖。
许平见对方提到关东烟和黑茶,便知这人来自东北,对南方茶叶不甚了解。他笑着摆手道:"这大红袍确实与北方黑茶不同,看来您对南方茶不太熟悉。"
朱传武坦言自己祖籍胶东,幼时因灾荒闯关东。许平闻言点头:"难怪口音带着胶东腔。我这口音倒是南腔北调,连自己都说不清是哪里的。"他话锋一转,"当年你们背井离乡,如今想打回去的心情我能理解。但眼下晋西北各方势力盘根错节,358团尚且艰难,更别说装备简陋的8路了。"
朱传武眉头微蹙,想起方才许平与方副团长的谈话,不禁感叹:"要说真打鬼子,还得数8路。"这话让许平心头一震,暗忖此人或许与当年那场兵谏有关联。
许平打量着朱传武,发现他虽现任营长,却透着副官特有的干练。好的副官既要八面玲珑,又得能文能武——既要替长官处理明里暗里的事务,关键时刻还得护主周全。眼下战事吃紧,能得力的副官更是难得。
"别拘束,"许平忽然笑道,"以你的才干,当副官实在屈才了。看你这般驾轻就熟,想必早年就做过副官吧?"
朱传武心中一动,感觉许平话里有话,像是在试探自己。这倒也寻常,毕竟面对一个陌生人,尤其还是被强行留下的,总要摸清底细。
只是朱传武实在捉摸不透许平的用意。自己留在这儿,究竟算是监视许平的,还是被扣下的人质?两种可能都存在。想到方副团长痛快答应时递来的眼色,朱传武心里颇不是滋味。
但军令如山,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规矩。从清末新军到现在,三十年来这条铁律早已根深蒂固。朱传武暗自摇头,既不愿被许平继续盘问,也不想多作纠缠。
联络官就联络官吧,不管是监视还是人质,做好本分便是。若许平真要去见楚团长,自己带路就是;若不然,也得把话说清楚。想到这里,朱传武目光一凛,正色道:"许寨主,我只问一句,您打算何时动身去团部?既然让我当这个联络官,总得让我履行职责。"
许平眉头微蹙:"履行职责?你准备怎么联络?写信还是发 ?能确保随时联系上方副团长或楚团长吗?"
朱传武闻言一怔。 ?这山寨竟有这等装备?看来情报确实有误。
许平摆摆手:"这些都不急。关键是楚团长始终不肯透露计划,方副团长此来分明是试探。谈判归谈判,但秋收在即,最多半个月就见分晓。即便谈不成,你在山上顶多待两周。"
这话让朱传武稍感安心。若合作不成,自己也不必久留。他默默点头,不再多言。
许平看出他的顾虑,咧嘴一笑:"合作的事容后再议。倒是你们方副团长够爽快,说留人就留人。看来晋绥军三五八团很看重我啊!你这联络官,说是监视也行,当人质也罢,不过依我看,监视的用处可比当人质大多了。"
“这话可能不太中听,但我确实很好奇——像你这样的东北汉子,怎么会加入晋绥军?”
“当然,这话问得也不全对。有些缘由大伙儿心知肚明。不过说实在的,我可不是存心找茬。”
“晋绥军向来排外。若你是被硬塞进来的,处境怕是不妙;若是自愿投奔,倒另当别论。当然,如今这些都不重要了。”
“权当咱俩互相摸个底吧。光闷头喝茶也没滋味,不如带你转转山寨。你这联络官总得摸清我的底细,是不是?”
“回头给楚团长和方副团长递消息时,好歹能交差。”
这人倒真有意思!一来毫不设防,句句掏心窝子;二来竟允自己四处查探。朱传武暗觉意外——事情突然有趣起来。
如此看来,眼前这许平确非等闲,称得上枭雄之姿,与自己敬仰的那位老帅相比亦不逊色。
这番接触让朱传武对他的评价陡然拔高:30%的初始好感,此刻已跃至55%,甚至逼近60%。这般气度,确显豪杰本色!
可自己这联络官算什么呢?说是监视或人质都成立,往难听了说,根本是颗弃子。
朱传武心知肚明:方副团长带他入营,实属无奈之举。晋绥军里拳脚功夫好的不少,通文墨的却寥寥。偏生方副团长是个文化人,遇上他这等能文能武的,自然如获至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