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刘备此时势单力薄,正如眼前这位虽有韬略却显青涩的年轻谋士。
马超暗自叹息,未尽之言皆藏于心。
夜色笼罩的土坡上,诸葛川听闻马超这番肺腑之言,不禁大为震动。
尽管他凭前世史料对马超立场已有预料,但亲耳听闻仍难掩震惊。
诸葛川深吸一口气道:"孟起将军,在下忽觉您生不逢时。"
"若在武帝、宣帝时期,您定能成为如霍骠姚、卫青般的大汉名将。"
"可恨这乱世将人逼至绝境!"
"如吕布,其飞将威名震慑并州。若逢太平,当为大汉开疆拓土。"
"幽州白马将军公孙瓒若在盛世,必能固守东北边疆。"
"将军与令尊若遇明时,西北何来忧患?"
"当今天下皆言汉室衰微,然我以为不然。"
"王朝衰亡本当英才凋敝、军力衰败。"
"将军且看这天下英豪..."
大汉如今人才济济,远胜往昔
"当今大汉英才辈出,远非昔日可比。"
"前有卢植、朱儁等名臣,中有袁绍、王允、曹操、陶谦、我主刘备、吕布、陈宫、刘表、令尊马腾等豪杰,后有周瑜、家父诸葛亮、江东鲁肃,以及将军您......"
"虽不敢说人才多如过江之鲫,但确实远超汉武帝、汉宣帝在位之时。"
"为何如此?大汉却依然走向衰败?"
"在川儿看来,没落的是大汉的君主啊。"
"其中尤以桓帝、灵帝最为可恨。"
"他们亲手将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推入深渊,甚至没有给继任的汉室君主留下挽回的机会。"
诸葛川说到这里,不由想起刘协和刘备。
若非二帝昏庸无道,东汉末年也不至于陷入如此乱局。
或许有人会归咎于门阀世家、土地兼并等因素,认为是这些导致了汉末 ** 。
对此,诸葛川并不否认。
这些因素确实加速了大汉的衰亡。
但即便如此,最多只会让大汉逐渐衰弱而亡,如同后来的明朝末年。
然而现实是——
大汉却是以强盛之姿骤然崩塌。
甚至没等到真正衰弱的那天。
它就像是一个 ** 桶,当门阀世家、土地兼并这些"火星"还没来得及点燃引线时,桓帝、灵帝就迫不及待地掀开桶盖,往里扔了个火把!
于是——
轰然炸裂!
不仅炸得粉碎,更炸出了无数野心家!
夜风轻拂,吹动着马超与诸葛川的发丝。
此刻马超难以置信地望着诸葛川。
就像当初诸葛川听闻他不屑封侯时那般震惊。马超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会直言"桓灵二帝最该死",这已经不止是惊世骇俗了。
[简直胆大包天。
尤其诸葛川现在为刘备效力,这种话由他口中说出实在不妥。
可马超是谁?那是敢和当世最强诸侯曹操正面对抗的猛将,生性狂傲从不顾忌他人。
"哈哈哈!"
"伯治说得对,如今这世道确实糟透了。"
"汉室并未衰败,真正昏聩的是那些无能的皇帝。"
"就像你说的。"
"桓帝、灵帝!"
"都该杀!!!"
马超对诸葛川的话深表赞同。
但随即话锋一转:
"伯治,既然你说汉家天子昏庸该死,莫非在你眼里......"
"刘备就能拯救这乱世?"
马超凝视着诸葛川,想听听他如何评价自己的主公。
出乎意料的是,诸葛川闻言竟连连摇头:
"孟起将军,能救天下者大有人在!"
"袁绍、董卓、王允、刘焉都曾有机会,但他们或为私欲,或图霸业,终被历史车轮碾碎。"
"即便如此。"
"依我之见,当世仍有三人可救苍生。"
马超顿时兴致盎然,想知道究竟是谁能得诸葛川如此推崇:
"愿闻其详。"
"我倒要看看何人能担此重任。"
诸葛川竖起三根手指,在马超惊讶的目光中屈起一指,望向中原方向:
"第一位,正是与将军有杀父之仇的曹操。"
**
“或许在孟起将军眼中,将曹操列入其中会令你不屑,但是……”
诸葛川目光直直望向马超。
“抛开私人恩怨不谈,曹操真的如将军所想的那般一无是处吗?”
“年少时,他便已显锋芒。”
“任雒阳北部尉期间,他敢行他人不敢为之事,以五色棒处决大宦官蹇硕的叔父,因此……”
“京师之内,无人再敢肆意妄为。”
“这般少年胆识,几人能及?”
“黄巾之乱时,他率军平叛。”
“董卓乱政时,他毅然刺董,并号召关东诸侯共讨逆贼。”
“再到后来迎奉天子,击败袁绍,北伐乌桓,一统中原……”
“哪一件不是举世瞩目、大丈夫当为之事?”
诸葛川低声一笑。
“若非南征荆州与江东时遭遇大败,如今的天下,恐怕早已归于他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