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慈的指尖在冰冷的电子档案上划过,一种近乎触电的战栗感顺着脊椎攀升。
那个日期,像一枚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她的视网膜上——明日,沈昭岐宣布退圈十五周年。
几乎是瞬间,全国各地的助农服务站仿佛被同时激活,无数条加密信息汇入她的终端。
这些追随他一手建立起助农体系的站长们,热情高涨,提交的纪念活动方案五花八门,足以让任何一个流量明星的粉丝都自愧不如。
“A区申请建立沈昭岐先生纪念馆,已完成选址……”
“B区建议在万亩梯田之上,立一座先生的青铜雕像,让他的目光永远守护这片土地……”
“C区提议复刻先生十五年前的首场直播,邀请百名网红共同参与,重现辉煌……”
秦念慈面无表情,右手食指在虚拟屏幕上飞快地敲击着,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不容置喙的决绝。
“驳回。”
一连串冰冷的红色印章,盖在了那些饱含热情的方案上。
会议频道里瞬间炸开了锅,质疑声此起彼伏。
“秦总,这可是十五周年!我们什么都不做吗?”
“是啊,我们不能让他被遗忘!”
秦念慈没有回应任何质询。
她关闭了通讯,起身走到办公室那面巨大的智能公告栏前。
这里曾是沈昭岐发布各种惊人决策的地方,如今,轮到了她。
纤细的手指在屏幕上落下,一行字缓缓浮现,并被同步推送至全国每一个服务站的终端。
“他讨厌被盯着看。要纪念,就去做一件他做过但没人注意的小事。”
没有解释,没有商量,只有一道不容置疑的指令。
短暂的沉默后,遍布九州大地的服务站点,悄然熄灭了所有喧嚣的讨论。
当晚,月色如水,洒在连绵起伏的山脉与田埂之上。
从东北的黑土地到西南的红土高原,无数偏远村庄里,那些被沈昭岐推广、早已被视为老古董的离线广播盒,被一个个农户小心翼翼地打开。
没有统一的指令,没有预先的排练。
第一个被播放的,是沈昭岐早年为了帮一个口吃的果农卖苹果,用当地方言改编的一段叫卖调。
那略带沙哑、混杂着戏腔的语调,仿佛穿越了十五年的时光,再次回荡在山谷里。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广播盒被开启。
有的播放着他教村民如何用山歌叫卖蜂蜜的录音,有的播放着他模仿孩童口气推销新摘蔬菜的片段。
那些或高亢、或诙谐、或温柔的叫卖声,从一个个独立的点,汇聚成线,再交织成面。
声浪如无形的潮水,漫过山谷,越过平原,将整个沉睡的帝国乡村温柔地包裹。
这,才是他的纪念碑。无形,却无处不在。
几乎是同一时间,帝国数据监控中心,林晚的面前,一面巨大的数据墙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代表着“沈昭岐”这一关键词的搜索指数曲线,在午夜零点达到一个微小的峰值后,便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垂直坠落。
一分钟,暴跌百分之九十八。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这个名字从整个互联网上硬生生抹去。
然而,另一组数据却如雨后春笋般疯狂飙升。
“预失败登记”——沈昭岐首创的农产品滞销风险对冲模式,搜索量暴涨三千倍。
“抗病果树嫁接技术”——他曾在一场深夜直播里,对着几百人讲了三个小时的冷门知识,此刻热度直逼一线明星。
“暗夜守护计划”——由他发起,旨在为偏远地区农户提供夜间紧急农技支持的公益项目,相关词条被顶上各大平台热搜第一。
一名年轻的运营官冲进她的办公室,脸上写满了惊慌:“林总!‘沈昭岐’的流量锚点消失了!我们所有的专题页都失去了入口,用户正在大量流失!”
林晚头也未抬,只是冷冷地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
屏幕上,所有与沈昭岐个人相关的专题页面,被永久性删除。
平台的默认首页推荐流,被强制切换为全面去个人化的算法。
现在,用户打开软件,看到的不再是任何具体的“人”,而是“如何为你的番茄地防霜”“滞销土豆的一百种吃法”“最新农机补贴申请指南”。
她终于抬起头,看向那名焦急的下属,声音比数据还要冰冷:“当一个名字不再需要被提起,才是真的活进了骨头里。”
而在帝国最高的职业教育殿堂,周执正主持着一场教材审稿会。
他负责推动的“共富实践”课程,即将被写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必修教材。
初稿的样章,几乎是一部沈昭岐的个人传记。
从他如何从一个寂寂无名的主播,一步步成为助农教父,每一个案例都围绕着他的惊人决策展开。
周执看了一页,就将整个初稿拖进了回收站。
他花了三天三夜,重写了所有章节。
新的样章里,没有沈昭岐,只有一个个鲜活的决策场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