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济州协领沈自山府邸。
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府邸的宁静。产婆抱着襁褓,满脸堆笑地向焦急等候在外的沈自山道喜:“恭喜大人!贺喜大人!是位千金!母女平安!”
沈自山悬着的心终于落下,随即被巨大的喜悦淹没!他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动作轻柔得仿佛捧着稀世珍宝。怀中女婴小脸皱巴巴的,却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小嘴微微张合,发出细微的咿呀声。
“我的女儿……我的眉庄……”沈自山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眶微微发热。他征战沙场多年,见惯生死,此刻却因这小小的生命而心潮澎湃,柔情满怀。他轻轻用手指碰了碰女儿柔嫩的脸颊,感受着那份血脉相连的悸动,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纯粹而灿烂的笑容。
“夫人辛苦了!女儿……好!好!太好了!”他连声说着,语气中充满了初为人父的激动和满足。这一刻,什么官场沉浮,什么家族兴衰,都被抛诸脑后,他只是一个沉浸在得女喜悦中的普通父亲。
襁褓中的女婴——苏小蕊的灵魂正适应着这具小小的身体。她清晰地感受到沈自山那毫不掩饰的、浓烈而纯粹的父爱,那份喜悦和珍视是如此真实。她心中了然:“沈自山……此刻的你,只是一个开心的父亲。放心吧,你的女儿会平安长大,不会让你失望的。任务……开始!”
时光荏苒,转眼数年。
沈眉庄在沈府众人的呵护下渐渐长大。她生得粉雕玉琢,玉雪可爱,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性格更是乖巧伶俐,聪慧过人,成了沈府上下人见人爱的“开心果”。父亲沈自山对这个女儿视若掌上明珠,公务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逗弄女儿,听她奶声奶气地说话,看她蹒跚学步。
然而,随着眉庄一天天长大,作为汉军镶黄旗济州协领的女儿,沈自山心中那份为人父的喜悦之外,也渐渐蒙上了一层责任和忧虑。旗人闺秀,尤其是他这样有品级的官员之女,未来参加选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他深知深宫似海,伴君如伴虎,一个不慎,不仅女儿前途尽毁,更可能累及家族。
他爱女儿,所以他必须为她谋划一个“安全”的未来。这份谋划,源于一个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护和对家族安危的责任感。他希望女儿能平安顺遂,希望沈家能安稳无忧。
于是,沈眉庄的童年,在无忧无虑的幼年之后,很快就被严格的闺阁教育所取代。沈自山和沈夫人商量后,决定倾尽全力,将女儿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娴静端庄、深谙规矩的大家闺秀。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宫廷生活中,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保全自身和家族。
三四岁起小小的眉庄就被要求学习最基础的站姿、坐姿。奶娘和教养嬷嬷温和但坚定地教导:“姑娘,背要挺直,肩要放松,头微低,目视前方……对,就这样,保持住。”她还要学习各种繁复的礼节——如何向父母长辈行跪拜礼、万福礼;如何在节日庆典、家族聚会等不同场合保持仪态万方。沈眉庄似乎天生就懂得规矩的重要性,总是努力模仿,奶声奶气地说:“嬷嬷,眉庄记住了。”那乖巧的模样,让沈自山既欣慰又心疼。
吃饭不再是单纯的享受。她必须学习使用精致的银筷、瓷勺,动作要轻缓优雅,不能发出声响。夹菜要适量,不能挑拣,更不能浪费。饭桌上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要懂得谦让。沈眉庄看着满桌美食,内心虽有渴望,但行动上,她总是小口慢咽,举止得体,赢得沈夫人欣慰的笑容和沈自山赞许的目光。
五六岁起针线活成了必修课。她学习穿针引线,从缝制简单的香囊、手帕开始,再到刺绣一些基础的花草图案。指尖被针扎破是常有的事,她有时会委屈地瘪瘪嘴,但从不哭闹,只是默默练习。沈夫人心疼地给她涂药,沈自山则会鼓励道:“眉庄做得很好,坚持下去,将来定是个心灵手巧的好姑娘。”沈眉庄点点头,继续练习,绣出的帕子越来越工整。
夜深人静之时,躺在绣床上的沈眉庄,那双沉静的眼眸深处,却并非全然是孩童的天真。
有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在她心头。
《甄嬛传》里的沈眉庄,明明也接受了类似的严格教育,明明也出身官宦之家,父母(至少在故事初期)也应是爱她的……为何最终会做出私通太医、秽乱宫闱、足以诛灭九族的蠢事?!
一天午后,沈眉庄独自在书房临摹字帖。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案上,室内一片宁静。她放下笔,看着窗外摇曳的树影,那个困扰她许久的疑问再次浮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个冰冷、毫无感情、仿佛来自九天之上的声音,直接在她脑海中响起:
【中级圆梦师权限激活。检测到宿主存在核心疑问。是否消耗本任务位面唯一一次‘主系统咨询权限’?】
沈眉庄心中一动!她几乎忘了自己还有这个权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