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呼呼吹来,带着些许的凉意,像一把被秋水洗过的蒲扇,轻轻扫过教学楼前的树梢,抖落几片还带着夏末余温的叶子。叶片打着旋儿落在校园里,被风卷着往前滚了几米,又撞上路边的花坛沿儿,才慢悠悠停住。
三伏天的暑气像是被谁悄悄收进了蒸笼里一样,头天傍晚还黏腻在皮肤上的湿热感,此刻经过清风的吹拂,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风里裹着的、混着操场草屑和从食堂里飘出来早点香气的清爽。
太阳的光芒刚从东边的教学楼顶探出头,金色的光线穿过云层,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落在早起学生的校服上,暖融融的却不刺眼。
这正是三伏已过,秋夏交接之际最舒服的时刻——早晨的温度刚刚好,不冷不热,穿一件薄款的校服外套正合适,连呼吸都觉得顺畅,吸进肺里的空气像是带着露水的清甜,让人忍不住想多深吸几口,驱散着昨夜残留的睡意。
此刻,张宇早早起床时,宿舍里的挂钟刚指向五点半。窗外的天还蒙着一层淡淡的灰蓝色,走廊里偶尔传来其他宿舍开门的吱呀声。
他轻手轻脚地从床上爬起来,生怕吵醒还在睡梦中的陈晖和宋亚轩以及其他舍友。上铺的床板轻轻晃了一下,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摸索着穿上放在床尾的校服裤子,然后踮着脚尖走到宿舍中间的洗漱池边。拧开水龙头时,他特意把水流调得很小,冰凉的自来水碰到手的瞬间,他打了个小小的寒颤,瞬间清醒了不少。简单用毛巾蘸水擦了把脸,水珠顺着脸颊滑到下巴,滴在水池边缘的瓷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他没有用洗面奶,只是用清水反复搓揉着脸颊和额头,洗去一夜的困倦,然后拿起放在架子上的塑料梳子,对着镜子把有些凌乱的短发梳整齐。镜子里的少年,额前的碎发被梳到一边,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睛还带着刚睡醒的惺忪,却难掩眼底的明亮。
简单的进行洗漱过后,张宇拿起放在书桌一角的笔记本——那是一个蓝色封面的硬壳厚厚的笔记本,封面上用黑色水笔写着“高一(1班)张宇”,边角已经被翻得有些磨损,里面记满了各科的知识点和错题解析。他轻轻拉开宿舍门,门轴发出一声轻微的“ 次啦 ”声。
就在他一只脚跨出门框时,身后传来了陈晖翻身的动静,接着是宋亚轩打哈欠的声音。
“张宇,这么早又去背书啊?”陈晖揉着眼睛坐起来,声音还带着浓浓的鼻音。
张宇回头笑了笑,压低声音说:“嗯,你们再睡会儿,七点半记得去食堂吃早点。”
宿舍里陈晖和宋亚轩也闻声起床了,陈晖掀开被子,拿起搭在椅子上的校服外套往身上套,宋亚轩则走到书桌前,开始整理自己的书本。
整个宿舍,他们三个都是班上也是全级前十名的常客,每次班上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上,前三名的位置几乎被他们三个包场了。
而支撑他们始终保持优异成绩的,最主要的就是勤奋好学——别人在宿舍里聊天打闹时,他们三个要么在图书馆刷题,要么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背书;周末别人回家放松时,他们总会不放松的学习,张宇经常留在学校的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刷着各种难易程度的题。
张宇记得有一次周末,外面下着大雨,他没有回家,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做数学卷子,直到管理员来催关门,他才发现已经快到晚上十点了,他没有带伞,顶着自己的外套,等到回到宿舍时,衣服全被雨水打湿,但他没有顾得上换衣服,还从怀中取出刚才做的那道解析几何题继续完成未做完的部分,现在想起来,依旧觉得有趣又值得。
张宇拿着笔记本,走出宿舍楼。楼门口的宿管大叔正坐在传达室的椅子上,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翻看手机视频,看到张宇,笑着点了点头:“小张同学,又去老地方背书啊?”
张宇笑着应了一声:“是啊,李大叔早!”
穿过宿舍楼前的新食堂,就到了学校的操场,那是他和李娟平时背诵的地方。操场靠院墙边,种着几棵高大的桂花树,现在还没到开花的季节,但枝叶长得格外茂盛,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遮住了大片阳光,树下摆着几个转头块,正是背书的好地方。
远远地,他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最里面的那几块砖头上,扎着高高的马尾辫,穿着和他一样的蓝色校服外套,正是李娟。
李娟已经在他俩平时背诵的地方开始背诵着,她背得很投入,没有注意到张宇的到来。阳光透过桂花树的枝叶,在她身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她的头微微低着,嘴唇轻轻动着,嘴里念念有词,偶尔会停下来,皱着眉头想一会儿,然后又继续背诵。
张宇放慢脚步,轻轻走近,生怕打扰到她。直到走到离她只有几步远的地方,他才听清楚李娟背诵的内容,是她抄写的课本上的古文,还有她自己抄写的古诗词和日积月累。她的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高一学习笔记积累”,里面每页都抄得工工整整,语文部分,左边是原文,右边是注释和翻译,有些地方还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做了标记:红色标记易错字,黄色标记重点句,蓝色标记常考的理解性默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