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陆氏集团总部大厦的会议室里已亮起暖黄的灯光。陆承宇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滑动,屏幕上是林氏校园业务的最新数据报告——智能文具样品测试满意度达92%,首批合作的10所高校KOL已完成账号定位,这些进展比预期快了近一周,让他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承宇,你确定要把供应链资源向林氏开放?”对面的战略部总监张诚放下咖啡杯,语气带着几分谨慎,“咱们陆氏的供应链体系是核心竞争力,而且林氏现在还处于恢复期,万一合作出问题,风险不小。”
陆承宇抬眼看向张诚,将平板转向他,指着其中一页数据:“张总监,你看这组对比。林氏在校园渠道深耕了20年,全国80%的高校都有他们的线下网点,这是咱们陆氏一直想突破的领域。而我们的供应链能把文具生产成本降低15%,还能缩短交货周期,正好解决林氏的痛点。”
他顿了顿,又调出另一份文件:“更重要的是,校园市场是块蓝海,目前还没有企业能做到‘资金+供应链+渠道’的整合。咱们和林氏合作,不仅能快速抢占市场,还能共享用户数据,为后续拓展校园周边品类铺路。从长远看,这是双赢的事。”
张诚看着数据,眉头慢慢舒展开。他跟着陆承宇做了五年战略规划,知道这位年轻的总裁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是陆氏从未与传统文具企业有过深度合作,他难免有些顾虑:“那合作模式怎么定?资金支持是免息贷款还是股权合作?供应链对接的具体流程也得细化,避免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
“资金方面,我倾向于‘无息授信+业绩分成’。”陆承宇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思路清晰,“给林氏提供500万的无息授信额度,用于智能文具的生产和营销,等校园业务实现盈利后,按净利润的5%分成,这样既能降低林氏的压力,也能保证咱们的收益。供应链这边,成立专门的对接小组,由咱们的供应链总监和林氏的生产部经理直接对接,每周开一次进度会,确保信息同步。”
他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下几个关键词:“还有渠道共享,林氏负责开放线下网点,咱们负责提供线上运营支持,比如帮他们搭建校园社群管理系统,培训社群运营专员。用户数据方面,成立联合数据小组,双方各出3名数据分析师,共同挖掘用户需求,避免数据泄露风险。”
张诚看着陆承宇条理清晰的规划,心里的顾虑彻底打消。他点点头:“这个方案很周全,我这就安排团队做详细的合作协议,争取下周提交董事会审批。”
“辛苦你了。”陆承宇笑着说,目光又落回平板上林氏的logo,心里想起昨天林薇薇跟他说的话——“承宇,我爸说想跟你聊聊,他觉得陆氏要是能帮忙,林氏的校园业务能推进得更快。”当时他就意识到,这不仅是帮林薇薇,更是陆氏拓展校园市场的好机会。
下午,陆承宇如约来到林氏集团。林正宏早已在会客厅等候,桌上放着刚泡好的普洱茶。看到陆承宇进来,林正宏热情地起身迎接:“承宇,快坐,早就想跟你好好聊聊了。”
两人坐下后,林正宏直接切入正题:“承宇,薇薇跟我说了你的想法,陆氏愿意提供资金和供应链支持,我很感激。但我也得说实话,林氏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要是合作中出了差错,怕会拖累陆氏。”
“林叔,您放心,我做这个提议,不是因为薇薇,而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陆承宇语气诚恳,“陆氏想拓展校园市场很久了,但一直缺乏线下渠道和用户基础。林氏在校园领域的积累,正是我们需要的。而且我看过林氏的智能文具样品,设计和功能都很符合学生需求,只要解决生产和营销的问题,肯定能打开市场。”
他拿出陆氏的供应链资料,递给林正宏:“您看,咱们的供应链能把智能文具的生产成本从25元降到21元,交货周期从15天缩短到7天,这能帮林氏提高竞争力。资金方面,我们提供的是无息授信,没有还款压力,等盈利后再分成,对林氏来说风险很小。”
林正宏翻看着资料,眼神里满是惊讶。他做了一辈子文具生意,深知供应链和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性。陆氏的条件,比他预期的还要优厚。他抬头看向陆承宇,语气里带着感激:“承宇,你考虑得太周全了。要是真能达成合作,林氏的校园业务肯定能起死回生。”
“林叔,这是双赢的合作。”陆承宇笑着说,“咱们还可以共享校园渠道和用户数据,比如林氏的线下网点可以帮陆氏推广校园数码产品,陆氏的线上平台可以帮林氏卖文具,这样能最大化资源价值。”
林正宏连连点头:“这个想法好!我之前还担心林氏的线下网点利用率太低,现在跟陆氏合作,正好能盘活这些资源。我这就安排人跟陆氏的团队对接,尽快把合作协议定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