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午饭,如果在前世,河南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了,河南省面:蒸面条。
至于苏酥为什么会做,那是因为前世上大学的时候,自己的一个室友是河南的,比较喜欢吃面食。
但跑到以大米为主的南方,因为想念家乡的味道,室友曾偷偷在宿舍做过很多次,苏酥喜欢吃,学做吃的也很快,一来二去就会做了。
记得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室友说苏酥这个南方人比自己这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做的蒸面条还正宗地道。
肉还是苏酥第一次去青山镇的时候买的,肥瘦相间的,做蒸面条刚刚好。
今天去山上挖辣椒苗,村里的翠花婶硬塞给了自己一篮子豆子,有点儿像后世的四季豆,面条是二婶用白面和杂粮面擀的。
“哇,好香啊,面条怎么能做出来这味道!”苏宴海闻着味道一脸陶醉。
“阿海,这个跟你阿姐做的鱼比哪个好吃?”谢婉知道自己大儿子的德行,跟自己爹,跟自己相公一个德行,贪吃。
有时候自己在想,相公应该才是自家爹的亲儿子,这样比较能讲得通这三个人贪吃的原因。
“没有可比性,一个是主食,一个是菜,但只要是阿姐做的都好吃!”苏宴海求生欲很强。
“就数你会拍马屁。”苏酥笑着说。
“这面条确实是做的好,看着就比较有食欲,闻着香喷喷的,吃着也比较劲道,酥丫头,论做吃的,你二叔我还没有见过比你厉害的!”苏雪景说着边吃面边喝汤。
汤是切了三个西红柿,打了三个鸡蛋,切了几颗青菜做的番茄蛋花汤。
“还有这汤也不错,红色的西红柿,黄色的鸡蛋,绿色的蔬菜,看上去就让人心情很好,喝起来也比较爽口。”苏宴海道。
“你瞅瞅你们父子俩,吃饭还堵不上你们的嘴!”苏仁笑骂道。
“对了,酥丫头,你外祖父说,鱼一直用咱们村河里的鱼不现实,让我抽空去一趟双河镇,那边临海,里面有很多鱼!”
苏雪景想起自家岳父的话,趁着家里人都在,就说了出来。
“鱼的话,倒是没必要跑那么远,咱们其实可以在村里挖个池塘养鱼,但现在天马上就冷了,也不值当的,双河镇远吗,二叔?”苏酥问。
“不远,马车单程2个半时辰!”苏雪景说。
2个半时辰也就是5个小时,不远,但是也属实不近,苏酥想去看海的心被这么长的赶路时间吓退了。
“您去过海边吗,二叔?”苏酥好奇的问道。
“去过呀,我经常给你谢外祖父家的酒楼找新鲜的食材,基本咱晋山府的各个城镇我都去过。”
“海大吗?”苏酥问。
“很大,看不到边,听说海的那边是洋人,不知道是真是假。”苏雪景说。
“除了鱼,您见过其他生物吗?”苏酥比较想知道古代的海跟现代的海有什么区别。
“有啊,有那种长条形的,有手指头长短,手指头粗细的,硬硬的壳,在海里扎脚的呢!”
“还有那种横着走的,带着锋利的钳子,一不小心就给人手夹流血了。”
“还有那种长长的,比人的胳膊还长,扁扁的,银色的身体,渔民说是鱼,但咱们这边也不吃,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还有长长的,宽宽的,墨绿色的跟菜一样,听说那里的渔民常年把它们当菜吃。”
“二叔,要不我跟您一起去吧,咱们去了在那儿住一晚上,我估计你说的这些都是可以吃的!”苏酥两眼放光。
“爹,我也想去!”苏宴海说,虽然已经考中童生,但苏宴海毕竟才12岁,在现代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好奇心重在所难免。
“可是,咱们没马车啊,牛车跑的更慢吧!”苏宴清心里也很想去。
“哦。对了,这是你谢外祖给的,1000两银票,说是暂借给咱们用,等酒楼分红的时候,扣掉。”
苏雪景突然间想起来岳父给的银票。
其实是他想看看苏酥有钱了会不会买马车,之前岳父就让自家买,爹一直舍不得,现在换当家人了,兴许有希望了呢。
果然自家侄女没有让自己失望。
“买一辆马车吧,咱们以后用车的地方比较多,就一辆牛车也不方便。”苏酥接过银票,面值100两的,总共10张。
“那就买吧,反正以后会挣钱!”苏仁也没有扫大家的兴,以前不让买是农家买马车太招眼,容易引人妒忌,现在不怕了,自家有两个童生了,还要做生意。
“太好了,爹,明天我就去镇上,找岳父家的马夫一起,帮我长长眼。”苏雪景也很开心,他一直觉得牛车跟风流倜傥的自己不搭,奈何上面有爹压着,一直不敢造反。
“那买了马车,都去?”苏酥说。
“好的,我的,我跟弟弟也去。”苏宴海接话。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想去就去吧。”苏酥说。
最后的决定是等买完马车,苏雪景带着两个儿子和侄女一同去双河镇,在那儿住一晚再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