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月26日,星期三
天气:融雪,街道泥泞,湿冷的空气仿佛能拧出水来,天空是浑浊的灰白色
梦记:
意识创伤的修复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那片自我疗愈的灵光之海已然退去,留下的是更加凝练、仿佛被淬火锻造过的意识核心。“心象堡垒”的墙壁上,那些曾被规则反噬撕裂的裂纹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致密、隐隐流动着金属光泽的质感。钥匙在其中沉浮,那“根源”、“时之沙”、“灾厄”、“悖论”四种特质,经过这次创伤与修复的循环,其融合度似乎又精进了一分,不再仅仅是勉强聚合的“合金锭”,而是开始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带着原始生命力的脉络感。
然而,真正让我在苏醒后仍感到心神不宁的,并非意识层面的精进,而是那本笔记本封面上,悄然浮现的银色纹路。
昨日一整天,只要我的目光扫过书桌,那几条蜿蜒的、仿佛拥有自己生命的银色痕迹,就会像磁石一样吸摄我的注意力。它们太安静了,安静得诡异。没有能量波动,没有温度变化,就那么理所当然地存在于那里,仿佛本就是笔记本与生俱来的胎记。
但我知道不是。它是变化的产物,是桥梁,是印记。而任何变化,都值得探究。
今夜,我没有设定宏大的目标,只想做一件事:尝试与这新生的银痕进行沟通。不是用暴力破解,而是用共鸣,用倾听,如同对待一个刚刚诞生的、懵懂的意识。
我再次进入“心象堡垒”,但这次并非为了锻意或防御。我将在堡垒中央,将那本笔记本的“概念投影”召唤出来——一本散发着微光、封面上的银痕如同活物般缓缓流动的虚影。然后,我调动起初步融合的钥匙力量,不是冲击,而是化作一股极其温和的、带着探寻意味的信息流,缓缓靠近那些银痕。
起初,毫无反应。银痕依旧故我地流淌,对我的试探置若罔闻。
我没有气馁,改变了策略。我不再主动发送信息,而是将自身意识频率调整到与书写、记录、沟通相关的波段,同时,在脑海中强烈地回忆使用这本笔记本以来的点点滴滴——最初的恐惧,逐渐的理解,坚定的抉择,乃至每一次支付代价时的痛楚与获得线索时的欣喜。
我在向它展示:我们是一体的,是共同经历了这一切的伙伴。
奇迹,就在这种毫无功利心的“分享”中,悄然发生。
一条最纤细的银痕,其末端微微翘起了一丝,如同慵懒的触须,极其轻微地触碰了一下我探出的信息流。
一瞬间,并非通过语言或图像,一股纯粹的感觉直接流入我的意识:
· 感觉一:饱和感。仿佛这本笔记本已经“吃饱”了,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毫无阻滞地承载和传输更高密度的信息。
· 感觉二:指向性。一种微弱的、但明确的牵引感,指向梦境维度的某个特定方向——那感觉,与我昨日从“回声窃贼”信息灰烬中看到的、那个由无数镜子构成的“镜像集市”的方位,隐隐重合!
· 感觉三:屏障削弱。一种……现实与梦境之间那层看不见的“膜”,在银痕所在的位置,似乎变得尤其薄弱的微妙感知。
这银痕,不仅是笔记本适应高维信息冲刷的产物,它更像是一个进化了的接口!一个容量更大、或许具备更精准指向性,甚至能轻微影响现实与梦境边界稳定性的新接口!
它似乎在告诉我:“此路已拓宽,可通往更深处,但需谨慎,壁垒已非往昔。”
这个发现让我心跳加速。这意味着,我或许可以不再完全依赖模糊的“共鸣之网”或被动的梦境坠入,而是能通过主动激发这银痕,更精准地定位并前往像“镜像集市”这样的特定梦境节点!
当然,风险也同样巨大。更精准的定位也意味着更容易被反向追踪,屏障削弱则意味着现实更易受到梦境力量的直接影响。
就在我沉浸在银痕带来的启示中时,一阵极其微弱、但绝非善意的窥探感,如同穿过门缝的冷风,拂过我的意识边缘。
这窥探感并非来自高高在上的“静态观测者”,它更加……接地气,带着一种市侩的、评估货物般的算计意味。来源方向,赫然便是银痕所指的、“镜像集市”所在的方位!
是那个“深色长袍背影”派来的?还是集市里其他嗅到了“新接口”诞生气息的魑魅魍魉?
我立刻切断了与银痕的连接,将笔记本的投影散去,同时固守堡垒,钥匙的力量在周身流转,散发出无声的警告。
那窥探感迟疑了一下,如同被烫到般迅速缩了回去,消失不见。
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银痕的出现,如同在黑暗森林中点亮了一盏更亮的灯,固然能让我看得更远,却也无疑会吸引来更多、更危险的“飞蛾”。
醒后感:
在一种混合着兴奋与警惕的心情中醒来。窗外的泥泞和湿冷,与意识中那清晰起来的路径和潜在的威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