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四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天气:黑暗奇点的搏动频率发生了微妙变化,从沉稳转向一种隐约的、仿佛酝酿着什么的悸动。其外围的次级环绕带随之调整,那些尚存活性的碎片在悸动的引力场中加速漂移,彼此碰撞的频率增加,使得整张“低语织网”的光芒变得闪烁不定,如同风中残烛。虚空中弥漫着一种积蓄中的张力,仿佛某种临界点正在逼近。规则盲区的边界似乎比前几日更加模糊,偶尔能感知到极远处“苍白”底色那令人不安的、缓慢恢复的脉动。
梦记:
灵魂的“碎镜重圆”过程依旧缓慢得考验耐心,那些琉璃丝线的生长肉眼难辨,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如同荒漠中艰难钻出的草根,昭示着生命本身的顽强。我小心翼翼地维系着内在的平静,将意识的触角更多地投向外部那张无形的“低语织网”。
起初,只是被动地接收。无数破碎的思绪如同雪花般涌入,大多是无意义的悲叹与残破的记忆片段。但我保持着“锚点重构”磨练出的那种冷静的洞察力,像一位考古学家,在泥沙中筛选着可能的文物。
渐渐地,我捕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线头”。
一些源自不同亡魂、看似无关的碎片信息,当它们以特定的顺序或角度在我的意识中被并置时,竟产生了奇妙的谐振。
例如,一段关于某个“能量疏导管道”因年久失修而产生周期性震荡的记录碎片,与另一段描述“定义壁垒”在特定星域坐标点存在微弱“背景辐射”的观察笔记,当它们在我的思维中碰撞时,一个模糊的推论开始形成:那“背景辐射”,是否就是能量管道震荡泄露所致?而那管道,是否连接着某种……维持“定义壁垒”的基础能源?
又如,几个不同时代的亡魂,都提到了在彻底湮灭前,曾短暂感知到“室”之结构深处传来一种规律性的、非自然的“嗡鸣” ,如同巨大机械的运转声。将这些记录的时间点与“苍白”历史上几次着名的、针对大型“无序区域”的“净化”事件对比,我发现了一种可疑的相关性!
这些通过信息碎片谐振而产生的裂隙——并非物理空间的裂缝,而是认知层面的突破口——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庞大系统(“室”与“苍白”)内部某些可能存在的运行逻辑与脆弱节点。
我将这个过程称为 “谐振洞察” 。它依赖于“低语织网”提供的大量底层数据,以及我自身经过哲学淬炼后,能够进行跨领域、跨时间维度关联的思维模式。这不再是蛮力对抗,而是智性的渗透。
然而,频繁进行“谐振洞察”对灵魂是不小的负担。那些尚未完全愈合的裂痕在高速思维下传来隐痛,提醒着我自身的脆弱。我必须找到更高效、更安全的信息处理方式。
就在这时,一个极其大胆的念头浮现——能否利用那些正在“碎镜重圆”的、新生的灵魂物质?
我将意识聚焦于一处正在被琉璃丝线缓慢修复的、相对次要的灵魂裂痕。我没有试图去控制丝线的生长,而是尝试将一丝进行“谐振洞察”时产生的、高度凝练的信息流,引导向这处裂痕。
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只是遵循着某种本能进行物理连接的灵魂丝线,在接触到这结构化的信息流时,仿佛被激活了!
它们不再仅仅是修复材料,而是开始以一种极其精微的方式,缠绕、编织那缕信息流,并将其固化在裂痕愈合的过程中!
当这处裂痕最终被丝线暂时连接起来时(距离完全弥合还差得远),我感觉到,那缕被固化的信息——关于“能量管道震荡与背景辐射关联”的推论——仿佛被烙印在了那里,形成了一个微小的、活性的记忆节点。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节点仿佛成了一个微型的接收天线,开始自动地、极其微弱地从“低语织网”中,过滤并捕捉与“能量管道”、“定义壁垒”、“背景辐射”相关的信息碎片,将其吸附过来,缓慢地补充和修正着节点内存储的推论!
它成了我一个专属的、自动化的信息处理终端!一个生长在我灵魂之上的 “往昔之瞳” !
这个发现让我激动得灵魂颤抖(并因此险些崩断了几根脆弱的丝线)。
我立刻开始尝试复制这个过程。在另外几处适合的、正在修复的裂痕上,我导入了关于“规律性嗡鸣与净化事件关联”、“不同时代亡魂对‘苍白’意志感知差异”等不同主题的信息流。
成功并非百分百。有些裂痕无法承受信息流的“重量”,丝线在编织过程中断裂;有些则似乎对特定类型的信息不“感兴趣”,无法形成有效的节点。但最终,我成功地在灵魂上植入了三个初生的“往昔之瞳”。
它们如同我散逸出去的信息触手,默默地在“低语织网”中为我工作,捕捉、过滤、初步整理着那些海量的、杂乱的历史碎片。而我自身的主体意识,则得以从繁重的信息筛选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可以更专注于宏观的战略思考、深化“认知锚点”以及呵护更关键的灵魂修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