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号”与“华夏号”组成的联合舰队划破地球大气层时,太平洋上空的云层被染成了淡金色——那是朝阳透过战舰引擎尾焰折射出的光芒,像一条从宇宙延伸到地球的金色绶带。陈默站在“人类号”的观测舱前,看着下方逐渐清晰的大陆轮廓,眼眶突然发热:离开地球三个月,这片土地依旧熟悉,却又因这场胜利而多了几分不一样的厚重。
“队长,总部传来消息,全球各地都在准备庆祝活动!”罗刚兴奋地冲进观测舱,手中的终端屏幕上满是实时画面——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正在播放舰队返航的直播,东京银座的街道上挂满了红蓝相间的旗帜,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灯光改成了象征人类联合的金色,就连南极科考站的队员们,也举着写有“欢迎英雄回家”的牌子,在雪地里欢呼。
陈默接过终端,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每一幅画面。当看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画面时,他的呼吸猛地一滞——广场上挤满了人,五星红旗与象征星际探索的蓝色旗帜并排飘扬,巨大的全息投影正播放着霜牙星区战役的片段:“华夏号”的主炮光芒、蜂鸟战机的冲锋、“人类号”的诞生……每一个镜头都引来人群的欢呼,那声音仿佛能穿透屏幕,传到“人类号”的观测舱里。
“预计30分钟后抵达总部空港。”玄女的声音响起,“全球已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开启庆祝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将在空港举行欢迎仪式,并宣布设立‘人类星际胜利日’,将每年的今天定为纪念日。”
30分钟后,“人类号”和“华夏号”缓缓降落在总部空港的停机坪上。当陈默带着夺舰小队成员走出舱门时,掌声和欢呼声瞬间淹没了整个空港——空港的跑道两侧站满了人,有穿着军装的士兵,有戴着眼镜的科研人员,有抱着孩子的普通市民,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他们举着相机,闪光灯像星星一样闪烁。
联合国秘书长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陈默的手。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眼中满是泪光:“陈默队长,你们创造了奇迹!你们不仅保卫了地球,更让全人类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从今天起,每年的这一天,都将是‘人类星际胜利日’,我们会永远记住这场胜利,记住每一位为这场胜利付出的英雄!”
话音刚落,天空中突然响起一阵轰鸣——100架战机组成的编队从空港上空飞过,拉出红、蓝、金三色烟雾,在空中拼出“胜利”两个大字。人群再次欢呼起来,孩子们举着小旗子,跟着大人一起呐喊,脸上满是激动和自豪。
陈默转头看向身边的队员们——罗刚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正对着镜头挥手;受伤的小张坐在轮椅上,被队员们推着,眼中闪烁着光芒;还有那些牺牲队员的家属,正被工作人员搀扶着,虽然眼中有泪,但脸上却带着欣慰的笑容。陈默知道,这场胜利不属于他一个人,属于每一位为这场战争付出的人,属于整个人类文明。
当天下午,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游行。陈默和夺舰小队成员坐在敞篷车上,沿着长安街缓缓行驶。街道两侧挤满了人,人们挥舞着旗帜,抛洒着彩带,有人举着队员们的照片,有人高喊着他们的名字,还有老人拉着孩子的手,指着敞篷车上的队员,轻声讲述着霜牙星区战役的故事。
“看!那是陈默队长!”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喊道,小手紧紧抓住妈妈的衣角,“妈妈,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去宇宙保护地球!”
男孩的妈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的。今天的胜利,就是为了让你们有机会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游行队伍走到天安门广场时,广场上的全息投影突然切换画面——屏幕上出现了那些牺牲队员的照片,从哨塔一号的工程兵到蜂鸟小队的飞行员,每一张照片都配着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有人摘下帽子,有人双手合十,有人开始低声啜泣。陈默从敞篷车上走下来,对着屏幕深深鞠躬,身后的队员们也跟着鞠躬,广场上的人们纷纷效仿,整个广场沉浸在肃穆而又温暖的氛围中。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庆祝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循环播放着战役纪录片,街头艺人用吉他弹奏着专门为这场胜利创作的歌曲,行人纷纷驻足聆听,有人跟着旋律哼唱,有人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时刻;在东京,涩谷十字路口的大屏幕上,中日双语的“人类团结,共筑未来”字样不断滚动,年轻人举着写有“跨越星球的友谊”的牌子,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合影;在悉尼,歌剧院的灯光改成了金色,艺术家们在歌剧院前的广场上表演着舞蹈,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者手拉手,用舞蹈诠释着人类团结的力量。
在南极科考站,队员们在雪地里用红色的颜料画出巨大的“胜利日”字样,然后举着相机,与远处的极光合影。“虽然这里很冷,但我们的心是热的!”科考站站长对着卫星电话说道,“我们要把这里的庆祝画面传回地球,让全世界知道,即使在地球的最南端,我们也在为这场胜利欢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