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刚过,青石村的码头就热闹起来。一艘挂着“全国草木染联盟”旗帜的商船停靠在岸边,船上装满了“辽青”色纱罗、“枫红”色锦缎和“深海蓝”礼服布——这些都是要运往波斯的货物,也是青娘参加“丝绸之路染布节”的展品。李茂正指挥着工人往船上搬货,看到青娘走来,连忙迎上去:“青娘,波斯商队的向导已经到了,说沿着海上丝路走,大概两个月能到波斯的巴士拉港。”
青娘点点头,目光落在船舷上张贴的“草木染图谱”上——上面画着从中国的“辽青”草到波斯的“红花”,从朝鲜的“海蓝草”到日本的“山红枫”,每一种染料植物都标注着产地、特性和染制方法。她伸手抚摸着图谱,轻声说:“这图谱不仅是染料的记录,更是丝路文化的连接。咱们这次去波斯,不仅要展示草木染技艺,还要把各国的染料资源串联起来,让丝路成为‘草木染之路’。”
同行的还有春桃和林晓——春桃从济州岛回来后,不仅掌握了“海蓝草”种植技术,还学会了朝鲜的“扎染”工艺;林晓则带着她设计的“草木染现代时装”,希望能让波斯的设计师看到传统手艺与时尚的融合。临行前,王掌柜特意从京城赶来,送了青娘一匹用“金箔染”工艺制作的锦布:“这是宫里最新的工艺,用金箔和苏木混合染制,在阳光下会泛出金光,你带去波斯,肯定能惊艳全场。”
商船缓缓驶离码头,青娘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青石村,心里既有对家乡的牵挂,也有对未知旅程的期待。春桃捧着一本《草木染技艺大全》,坐在青娘身边,轻声问道:“青娘师傅,您说波斯的朋友会喜欢咱们的草木染吗?”
青娘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会的。美是不分国界的,草木染里的自然色彩、手工温度,无论在哪里都会被喜欢。咱们要做的,就是用真诚的态度分享技艺,用开放的心态学习别人的长处。”
接下来的两个月,青娘在船上也没闲着。她每天都会和春桃、林晓一起研究波斯的染布工艺——从商队向导那里得知,波斯人擅长用“红花”染制鲜红色,还会用矿物颜料与植物染料混合,让颜色更持久。青娘便尝试着用中国的“苏木”与波斯的“红花”混合,染出一种兼具两国特色的“丝路红”色,色泽明艳却不刺眼,成为船上最受欢迎的新品。
五月初,商船抵达巴士拉港。波斯商队首领穆罕默德早已等候在码头,看到青娘带来的“丝路红”布,眼睛一亮:“这颜色太美妙了!既有中国红的热烈,又有波斯红的温润,就像丝绸之路上的阳光,能温暖每一个人的心。”
“丝绸之路染布节”在波斯的伊斯法罕举办,这里是丝路的重要枢纽,来自各国的商队、工匠和设计师齐聚一堂。青娘的展台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展台上不仅有“辽青”“枫红”“深海蓝”等经典色布,还有“丝路红”“金箔染”等新品,以及林晓设计的现代时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用二十四种草木染颜色拼接而成的“丝路染布墙”——从中国的“黛青”到波斯的“驼黄”,从朝鲜的“海蓝”到印度的“靛蓝”,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却又在拼接中和谐共生。
染布节开幕当天,波斯的大臣亲自来到青娘的展台,抚摸着“丝路染布墙”,赞叹道:“这不仅是染布的展示,更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中国的草木染技艺,让丝路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青娘趁机提出成立“丝路草木染联盟”的想法:“咱们可以建立‘染料资源库’,共享各国的染料种子和技术;举办‘跨国染布工坊’,让工匠们互相学习;还可以开通‘丝路染布贸易通道’,让各国的草木染布能更便捷地流通。”
大臣听了,当即表示支持,还邀请青娘在波斯的皇家染坊开设“中国草木染工作室”,让波斯的工匠能系统学习中国的染布技艺。穆罕默德也当场签订了协议,每年从中国采购十万匹草木染布,同时向中国出口波斯的“红花”和“番红花”染料。
在波斯的一个月里,青娘不仅参加了染布节,还走访了波斯的皇家染坊和民间染匠。她发现波斯人擅长用“蜡染”和“矿物染”,便把中国的“绞缬”和“苏木染”工艺教给他们;同时,她也学习了波斯的“金属光泽染”技术——用铜、铁等金属盐与植物染料混合,让布面呈现出金属般的光泽。离开波斯前,青娘把这些新学的技术详细记录在《草木染技艺大全》的增补本上,还收集了波斯“红花”的种子,计划带回中国试种。
七月中旬,商船踏上归途。一路上,青娘和春桃、林晓一起整理这次丝路之行的收获:不仅带回了波斯的染料种子和染布技术,还与十多个国家的商队签订了合作协议,“丝路草木染联盟”的筹备工作也正式启动。林晓的现代时装更是受到了各国设计师的关注,法国、意大利的时装品牌纷纷发来邀请,希望能与她合作推出“草木染时装系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