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娘案头的茶路运营报表上。茶路开通已有月余,各项数据稳步向好。青娘翻看着报表,却发现江南至西南的支线运输效率始终不尽如人意。
"这条支线若不能打通,"青年对团队说,"我们的西南市场将难以稳固。"
沈行舟的请缨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沈行舟站了出来:"让我去西南。我熟悉当地情况,也认识一些山民头领。只要给我时间,我一定能打通这条支线。"
青娘看着他,想起沈行舟这些年来的默默付出——从安神茶原料筛选到茶园技术指导,从茶路建设到运输协调,他总是最可靠的那一个。
"这条路上困难重重,"青娘担忧道,"山高路险,匪患未绝,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
沈行舟坚定地说:"正因为困难,才更需要有人去。我会带上得力人手,也会与当地官府沟通。请青娘相信我。"
临行准备
青娘最终同意了沈行舟的请求,并亲自为他准备行装:
人员配备:
- 挑选十名经验丰富的护卫
- 配备两名熟悉西南山路的向导
- 安排一名文书负责记录和通信
物资准备:
- 充足的干粮和药品
- 防潮防水的茶叶包装材料
- 修缮道路所需的简易工具
- 用于交换的盐巴、布匹等物资
安全措施:
- 与沿途驿站建立联络暗号
- 制定每日行程和宿营规则
- 准备应对匪患的应急预案
艰难的旅程
沈行舟一行从江南出发,沿茶路主线西行,至岔口转入西南支线。起初道路尚算平坦,但越往西南走,山势越陡,道路越险。
险滩与激流:
- 渡湍急河流时,木船险些被冲翻
- 沈行舟亲自掌舵,与船夫合力稳住船只
- 茶叶虽有防水包装,仍有少量受潮,及时晾晒处理
高山与狭路:
- 翻越海拔三千尺的隘口,寒风刺骨
- 狭路仅容一人一马通过,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
- 沈行舟走在队伍最前头,探路并清除落石
匪患与谈判:
- 在一处山谷遭遇山匪拦路
- 沈行舟没有硬拼,而是派向导与匪首接洽
- 以盐巴、布匹等物资换取通行安全
- 承诺将来茶路开通后优先雇佣山民,改善生活
与山民的交流
沈行舟深知,要打通茶路,不仅要克服自然障碍,更要赢得当地山民的信任。
走访山寨:
- 拜访山民头领,送上茶叶和盐巴作为礼物
- 详细解释茶路开通对当地的好处:
- 带来稳定的贸易机会
- 提供就业岗位
- 改善基础设施
解决实际困难:
- 帮助山民修复被山洪冲毁的引水渠
- 教授简单的茶叶初加工技术
- 承诺提供种子和农具支持
山民头领感慨道:"你们不是来抢我们的东西,而是来帮我们过上好日子的。这条茶路,我们愿意护着。"
设立驿站与茶亭
为确保茶路长期畅通,沈行舟决定在关键位置设立驿站和茶亭:
选址原则:
- 位于交通要道,便于歇脚和补给
- 靠近水源,便于人畜饮水
- 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搭建
驿站功能:
- 提供住宿和马匹更换
- 存储茶叶和物资
- 传递信息和信件
茶亭意义:
- 免费为行人提供茶水
- 作为交流和信息交换的场所
- 象征着友好与开放
青娘的牵挂
远在江南的青娘,时刻牵挂着沈行舟的安危。她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沈行舟派人送回的书信,汇报行程和进展。
"沈行舟不仅是在修路,"青年对团队说,"他是在为我们的事业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温景然看着青娘担忧的神情,安慰道:"沈行舟经验丰富,又善于与人打交道。他一定会平安归来。"
陆砚的支援
虽然远在江南,陆砚也为沈行舟的西南之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物资调配:
- 根据沈行舟的需求,及时调配盐巴、布匹等物资
- 协调江南各驿站,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市场准备:
- 提前与西南重镇的商号接洽
- 制定茶叶定价和促销策略
- 准备应对可能的市场竞争
茶路支线的贯通
历经一个月的艰苦努力,沈行舟终于打通了江南至西南的茶路支线。
第一车茶叶:
- 第一辆满载青氏安神茶的马车驶入西南重镇
- 当地百姓争相围观,对包装精美的茶叶充满好奇
- 商号老板品尝后赞不绝口,当即签下采购合同
与官府合作:
- 与当地官府建立合作关系
- 官府承诺派兵护路,打击匪患
- 双方共同制定贸易规则,确保公平交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