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年3月16日
地点:蒙兰市西郊机械厂
我们驱车抵达蒙兰市西郊机械厂,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门时,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厂区里杂草丛生,废弃的机械零件散落满地,墙角结满蛛网,显然已废弃多年,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味,与蓝色纤维里检测出的成分一致。
韩亮率先拨开半人高的杂草,往厂区深处探路,没过多久便挥手示意我们过去——不远处一间挂着“仓库管理室”木牌的房屋,门锁早已腐朽。我们推门而入,屋内积着厚厚的灰尘,却在靠墙的铁桌上,发现了散落的蓝色纤维,纤维颜色、质地与之前在死者身上提取的完全一致。
更让人警惕的是,铁桌中央还平铺着四张照片,照片上的人正是杜莹莹、小冉、林栀和苏念——每张照片的面部都被红色马克笔打了叉,边缘还沾着少量未清理干净的蓝色纤维,显然是凶手在此处停留时留下的痕迹。
我们在机械厂仓库管理室及周边区域展开全面搜查,翻查了废弃文件柜、散落的零件箱,甚至对墙面、地面进行了细致勘验,最终未发现更多可疑痕迹——没有凶手的指纹、脚印,也没有额外的纤维残留或通讯设备,能锁定的线索仍停留在蓝色纤维与四张带叉照片上。确认无遗漏后,我们带着现有证物撤离厂区,返回莲花办事处。
回到办事处刚过半小时,门外就传来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一个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女孩推门进来,抬头时眼神带着几分故作成熟的锐利:“我是来帮你们查案的,他们都叫我‘蒙兰市第一个神探’。”
没等我们开口,女孩又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假,真实身份:蒙兰市第二中学初二学生)。我知道你们在查西郊机械厂的案子,还有那四个死者的事,我有线索要提供。”
我们几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里看到了懵怔——谁也没料到,找上门的“神探”竟是个穿校服的初中生,还张口就要“踢馆”。
没等我们缓过神,办事处门口就冲进来一个中年男人,额角还沾着汗,一把抓住女孩的胳膊:“女儿,你要干什么啊!不好好上课,跑这儿来瞎闹什么!”
女孩却用力甩开父亲的手,胸脯一挺,眼神直勾勾盯着我们:“我要踢馆!今天我要是赢了,你们必须从SCI调查局里离开一个人;要是你们不敢接,后果自负!”
我看着她这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模样,又气又无奈,语气沉了下来:“行了!你连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踢馆?为了逞能逃课跑来胡闹,连脸都不要了,真以为查案是过家家?”
这话像点燃了炮仗,女孩瞬间炸了毛,书包往地上一摔,拉链崩开,里面的课本和练习册散落一地。她指着我们的鼻子,声音尖得刺耳:“你们凭什么说我胡闹!我看了好多侦探小说,还帮邻居找过丢的猫,比你们这些磨磨蹭蹭的大人厉害多了!”
她父亲急忙上前想拉她,却被她狠狠推开:“爸你别管!他们就是看不起人!今天这馆我踢定了,你们不敢接,就是承认自己没本事!”说着,她还伸手去扯桌上的案件记录,指尖扫过装着蓝色纤维的证物袋,差点把袋子碰掉在地上。
我往前站了半步,语气里没了之前的严厉,却多了几分不容置喙的直白:“行了,你别在这闹了。首先你年龄还没成年,查案不是看几本侦探小说、找过几只猫就能胜任的;再说了,你现在赖着不走才是真的磨磨蹭蹭,再耽误下去,上学肯定要迟到了!”
女孩的肩膀猛地一垮,刚才的嚣张劲儿瞬间散了大半,她没再反驳,反而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双手抱臂,头扭向一边。父亲上前想拉她起来,她却死死攥着椅边,怎么拽都不肯动,嘴里还小声嘟囔着“我不回去”。
就在这时,办事处的门又被推开,一个穿着米色外套、手里攥着教案的女人快步走进来,看到椅子上的女孩,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你为什么不去学校?第一节课都快开始了,马上就迟到了!”
这话像戳中了女孩的软肋,她猛地抬起头,眼眶瞬间红了,原本憋在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涌了出来,放声大哭起来:“老师!他们看不起我!我说我能帮着查案,他们说我胡闹,还说我没成年什么都做不了……我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只会读书的小孩,我也能做有用的事啊!”
我看着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行了,你就是来捣乱的小娃娃啊!查案是要拿证据、拼线索的,不是靠哭闹和耍脾气就能解决的。”
女孩听到“小娃娃”三个字,哭声猛地一顿,整个人瞬间懵了——她愣愣地看着我,眼泪还挂在脸上,瞳孔微微收缩,像是没料到会被这么直白地定义。不过几秒,她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刚才的委屈全变成了火气,双手叉腰大喊:“我才不是小娃娃!我知道你们查的蓝色纤维!知道西郊机械厂!我还知道那四张带叉的照片!你们凭什么说我捣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