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憾看着照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想起盛唐时,自己在长安西市的店铺里,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匠人——那时有位姓王的老匠人,擅长制作“龙涎香”,每次出新货都会先送他一盒,说“胡商走南闯北,带着长安的香,就像带着家的念想”。如今跨越千年,这份“以香为桥”的心意,竟仍在延续。
转眼到了发货的日子。阿罗憾亲自去了仓库,看着工人将一箱箱香品搬上货车。阳光洒在纸箱上,宝相花的图案在光影中仿佛活了过来,像是要从纸上跃出,顺着货车的轨迹,飞向遥远的异国他乡。“路上注意防潮,到了港口记得开箱检查。”他反复叮嘱物流负责人,语气里满是郑重——这不仅是一批货物,更是承载着千年香文化的信使,容不得半点差错。
货车缓缓驶离仓库时,阿罗憾的手机响了,是苏合香打来的。“阿罗憾,我刚收到黔地匠人的消息,说有位法国游客来黔地旅游,买了一块‘竹露香’香牌,说要带回去送给女儿。”苏合香的声音里满是惊喜,“你看,不用等货物运到国外,香文化的吸引力已经开始显现了。”
阿罗憾望着货车消失的方向,海风带着码头的咸湿气息吹过,他仿佛已经能想象到,在迪拜的香料市场里,有人拿起一盒“松烟香”,点燃后被那清苦的松针香气吸引;在巴黎的门店中,游客捧着“木犀香”香膏,对着包装上的宝相花图案啧啧称奇。“是啊,”他轻声说,“盛唐的香韵,终于能顺着海风,飘向更远的地方了。”
挂了电话,阿罗憾转身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下一批香品的清单。他计划下个月将“长安十二香”中的“郁金香”与“沉香”衍生品推向市场,还想与苏合香合作,在国外的门店举办“唐代香文化体验活动”——让外国游客亲手制作简单的香牌,感受制香的乐趣,再听一听“长安十二香”背后的故事。
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第一缕阳光照进办公室,落在阿罗憾面前的笔记本上。本子上写着一行粟特文,是他昨晚特意加上的,翻译成中文便是:“香通四海,韵传千年”。这是他与苏合香共同的心愿,也是他重返现代后,最想完成的事——让盛唐的香韵,不再只停留在历史的书页里,而是能融入现代的生活,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